English version
English

作文教学没有标准答案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3年 04月 19日 浏览: 打印

 2013/04/18 00:00:00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佳教观点 ◎刘继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教学有如下教育建议:“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选题,少写命题作文,加强平时练笔指导”。


  为什么好经被念歪?为什么学生无话可写,作文常常“假大空”?首要原因是教师以成年人的心智推测儿童心理,违背青少年的心智特点和能力。孩子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许多挫折,总会有难忘的经历。但老师们总想要把一件件生活中的事例掰开揉碎,在更宏阔的背景中感悟抽象命题。这种“一粒沙中见世界”的悟解能力实在是强孩子所难,因为这不是孩子的思维特点,已经超出了孩子的心智能力。


  老师总是抱怨学生怎么就不懂得感动,不懂得反省,不会从具体的小事儿中感悟深刻的大道理。可孩子的心智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从价值和意义层面把一件小事放大和加重,只好在事件本身上做手脚,放大、夸张和编造就成了常用手段,凭空“制造”出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件。


  第二个原因是机械地理解和应对“中考”作文。确实,“中考”命题作文多侧重记叙文,总体要求是记述一件事,然后从中感悟到一个道理。在一些老师看来,既然义务教育的最终归宿是“中考”,自然应该接受“中考”这根指挥棒。这种思维违背了作文教学的一个基本常识——“功夫在诗外”。


  古今中外,如何写好作文的经验总结已经非常多,比如多读书;欣赏优秀影视作品;在玩耍和兴趣活动中引导孩子观察生活;欣赏和体悟自然之美;感受人际交往中的情感交流等等,最后才是掌握写作技法。但在功利教学理念下,最重要的外围功夫几乎摒弃不用,常规教学手段就是模仿范文;写作命题作文。这种直奔主题的机械教学方法逼迫孩子们同样注重作文写作的技法和套路,与作文教学的初衷渐行渐远。


  第三个原因是作文教学也搞“标准答案”。老师给定一个题目,要求作成记叙文,如果有学生写成了一篇优秀的散文或随笔,老师的评价不会是“你写出了一篇跑题的优秀作文”,而是“你的作文跑题了,所以非常糟糕”。在唯一的标准答案面前,孩子们真正想写、能写的感受和心理写不出来,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完全被遏制。许多老师注意到,命题作文学生没的写,也写不好。但每周一篇的随笔,学生写得非常好。因为题目不限,体裁不限,字数不限。孩子写自己想写、能写的文字,反而比命题作文写得好。


  由此可见,孩子写不好作文,原因主要来自教师功利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我们应该让孩子多读书,辅导孩子发展基本能力和素质,最终肯定能写出优秀的作文,肯定能从容应对任何作文题目。


  (刘继纯,留美硕士,著有《淘气爸爸和快乐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