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English

【会诊新课改14】如何保障教师专业发展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05年 10月 14日 浏览: 打印
  有位教师讲了这样一件事情:他从外地学习回来,外面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令人耳目一新。于是,这位教师也想在自己的课上进行尝试。课堂上,让学生做一些小制作,还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表演,这样一来,与以往的课堂秩序相比,自然显得有些乱。不想,这样“乱糟糟”的课堂被校长看到了,校长很是生气:“你在搞什么新花样?这是上课吗?”教师一肚子委屈无处诉说。

  这表明教师在专业自主方面十分薄弱。在课程改革中,有时教师富有个性的创意并不被重视,甚至不被理解,他们教学改革的步伐迈得非常艰难,背后有许多“无形的手”在控制着他们。

  有专家指出,新课程的实验过程不是教师按照专家设计的图纸进行施工的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探索过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到底怎么改,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可供遵循的模式,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要靠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作为研究者,以主人的身份,带着疑问与困惑进行理性思考的,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不应以任何形式、任何权威来压制教师个人的专业见解。

  专家进一步强调,教师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宽松的环境。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熊川武到学校,经常遇到教师问他:“我该怎么做?”一次,他来到深圳市后海小学,教师们问他:“我们这样做可以吗?”短短几个字之差,反映了不同的理念。后者强调的是自己的理解,而“我该怎么做”却是被动地服从,缺乏创造性。

  专家同时提醒,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需要时间和过程,一些教师开始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感到有压力,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们不能期望通过几次培训或者一年半载的学习,教师就完全适应改革,从观念到行为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应为教师创设一个安全的、信任的、允许犯错误的氛围,教学中的问题不应成为教师的压力,不应过多地指责教师,教师必须得到尊重,必须获得解放,唯其如此,教师才能产生自主的发展意识,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实践并发挥出巨大的创造力。

  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是什么?说到底,是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除了创造宽松的氛围,还必须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机制保证工作持续、健康地运行。因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靠一次表彰、评优就能做到的,它需要有一种制度来保障。另外,应当将教师专业发展的经费列入预算,也就是说,应当有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发展。最近,山西提出建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保障机制,每年拿出一笔专项经费用于教师的培养、培训,这是保证教师专业发展的强有力的机制与保障措施。

  一些专家还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学习是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过程,不能靠下命令。自我教育是教师专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只有主动参与,才能不断地提高专业素养,校长要采取有效措施,激活教师的需求,这是搞好培训的动力所在,教师的需求越强烈,培训的动力越大,效果就越明显。

  在他们看来,有的教师虽然看到了问题所在,但他们不愿意改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工作的复杂性。教师缺乏方向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教育的行为更多的来自于传统和上级,这是值得注意的后果。一个有了目标和方向的人,才能成为一个自觉的教育实践主体,才能在教育改革的时代,成为教育变革的力量。

   编后

  《会诊新课改》14篇系列报道已连载完毕。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推进课程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实现新课程的宏伟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后,我们愿与广大教师一道继续努力探索和实践。

  《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14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