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English

给北京市中小学生家长的五点建议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04年 12月 16日 浏览: 打印

尊敬的北京市中小学生家长朋友:

你们好!

在北京市第三届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会召开的前夕,我们这些以教育为职业的人,读到了《北京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报告》和它的附件,了解到部分中小学生家长对教学质量、对学校教育工作的企盼与建议。结合我们平时观察与研究所得,在针对报告讨论稿有关教育管理部分提出若干改进教学及教学管理的建议之外,我们想给你们,给全北京市最关注中小学校教学质量的朋友们写这样一封信,希望你们能够和学校、教师更好地协调教育行为,从而为一代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加宽松、和谐和富有朝气的教育环境,希望你们和学校、教师更好地联合起来,一起实现全社会共同缔造的教育理想。
我们的建议是:
第一,一定要关心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在教育考试选拔制度仍然存在的今天,家长和教师关心孩子们的文化课学习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比文化课学习更需要我们关心的,是他们的情感、态度、品德与意志,是他们健康人格的成长。成功的人生道路,一定是建立在高尚的情操与不懈的追求基础上的;没有健康的心态与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自觉修养,一时的成绩也不会真正为孩子们带来终生的幸福。
在举国上下都在关注青少年精神品质发展的今天,在市场经济带来的积极与消极影响都十分强烈的历史时期,让成长中的少年儿童把握人生方向,努力做一个大写的人,是社会发展的希望所在,也是我们每个成年人的责任。
第二,要着力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关心子女的考试成绩是我们家长的共同特点,因为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孩子们当前的学习状况。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只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才真正决定着学生的未来,才真正决定着在一个以学习为标志的时代里孩子们可能的最好发展。
我们正生活在信息时代,人类知识生产的速度之快超乎我们的想象。没有一个人能够仅凭学生时代获得的知识维持生活、服务社会;活到老,学到老,正成为我们每个成年人追求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我们自己正在了解和尝试终生学习理念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用这个理念去认识和指导我们子女的学习生活呢?千万不要只关心孩子们的分数,要更关心他们是否爱读书,是否爱提问、是否爱观察、是否会讨论……只要他们真正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持久的学习兴趣,就不必担心他们一时的成绩高低,本固枝荣,习惯与兴趣就是学习之本。
第三,要给孩子们自己学习走路的机会。代沟是否存在,成人与孩子们总有不同的认识,但是回想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是也经常抱怨父母干涉过多吗?所以,在关注孩子们成长的同时,一定要给他们自己学习走路的机会。给他们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尝试中学会负责、在合作中发展自我的机会。当我们在关注孩子们的成长时,让他们在有错误与挫折中重新学习奋起的机会,其实是人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课。为什么要过分担心,过度呵护呢?
成年人总有这样或那样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也总希望孩子们能从中汲取经验,更不要重蹈覆辙。但是,幼稚和莽撞是儿童的权利,只有亲身经历才会成为刻骨铭心的记忆,当我们完全拒绝给孩子们尝试与选择的机会时,其实我们也就同时拒绝了孩子们的自然发展,阻断了他们自主成才的机会。所以,我们不赞成将一切强加给孩子们的“培养计划”,我们也不同意一切旨在“加工”、“修理”、“塑造”的教育活动。最好的方法应该是给孩子们建议,给孩子们提醒,给孩子们现身说法,给孩子们帮助或指点;在他们真有困难、真有问题时拉上一把。挡在前面,就是不要孩子们做决定。我们毕竟不能替孩子度过一生。
第四,最好的教育是关心和发现。让我们共同在关心孩子、关心和发展孩子们良好品性的生成萌芽上下更多、更大的功夫。润物无声应该成为教育的最高境界,身教永远比言教更有效果。关心孩子,在孩子们还没有充分意识到之前发现他们优点与潜能的萌芽,发现他们一切可以形成善良品性的好的行为与认知基础。通过鼓励自身垂范,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在他们可能遭遇失败与挫折时给与鼓励和支持,这些不仅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应尽的教育义务,也是所有父母的共同职责。
我们并不反对必要的劝诫与提醒,也不是主张不要帮助孩子们分析和认识种种社会现象与人们的行为表现。但是,从生活中我们发现,一旦遇到困难,一旦出现失误,孩子们最多碰到的、也是最担心的就是家长的一味指责和埋怨,而效果最差的也恰来自这种指责与埋怨。因为,当我们一味去分析对方的错误时,就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置身于错误之外,站到了孩子们的对立面。如果真心认定孩子们就是自己和国家的未来,当他们遇到困难与挫折时,我们首先要做的事肯定不是追究责任,而恰恰是同他们一起去克服困难、消解矛盾!
当孩子们发现父母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优点,当他们发现父母正在分担责任帮助自己渡过难关的时候,他们肯定会把你们当成他(她)的知心朋友,向你们敞开心扉,与你们心心相连。
第五,千万不要一味迁就。经历过困苦和挫折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比自己过得幸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许多父母创造了满足孩子们物质需求的条件。但是,我们希望当家长们期盼看到孩子们心满意足的笑脸时,一定要多想一想怎样的成长环境才对孩子们的终身发展更有利。
在信息开放、价值多元的今天,幼小的心灵并不总能做出合理的选择,特别是社会中弥漫的种种物质诱惑与享乐主义影响下,岂止儿童、少年,甚至连我们自己有时也会目迷五色,分不清是非对错。因此,要审慎地对待孩子们的各种意愿,不仅要区别要求合理与否而采取不同的对策,而且要在满足合理需求时设置若干必要的条件。要让孩子们有经过努力奋斗实现个人意愿的经历,“能力来自学习”、“劳动创造财富”应该成为每个儿童、少年生活中的真切体会。严格要求是中华传统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在举国上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今天,它仍然是我们培养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力武器。
促成新一代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我们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的共同责任。希望我们大家能够携起手来,在共同的付出中求得共同企盼的收获。

祝你们身体健康,全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