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意外打断设计时
还是很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去指责学生,也没有按自己的意志去安排谁当什么角色,更没有忽略他们出现的问题。
这节课的授课内容是Active English Today1B中的一个小故事:Is this your ball。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熟悉这里单词和句型了,本节课的任务只不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然后能够熟练地进行朗读并表演出来。
一上课我便先进行了复习。先用实物进行提问,很自然地引出了句型,然后又用教室里的东西进行提问,等学生都回答得熟练了,我马上进行了角色对换,让学生用教室的东西来问老师。学生一听来了精神,他们的自我表现欲望很高,都争着举起小手要回答问题。在进行了多次问与答之后,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很熟练地掌握了这个句型。之后我又设计了一个游戏来巩固这个句型,并把课文上其他一些句子也用到了这个游戏中。学生一听说要做游戏,积极性比先前还高。
就这样,我的第一个步骤进行得很顺利,学生的状态也都非常好。于是我趁此机会赶紧进入了课文的学习,我先让学生自己阅读了一遍课文,然后问了一些问题,看到学生都回答得很好,我知道他们对这里面的句型已经掌握得很好了。于是我又进入了下一个阶段:带学生熟读课文。我先带着他们读了一遍,讲了一些读课文时应该注意的地方,然后换角色进行朗读:老师与学生、男生与女生、组与组。读了几遍后,我冲他们笑了笑,然后说道:“这个故事有点难。”马上底下就有人说:“MissMa,这个很简单,一点也不难。”接着又有人呼应:“对,不难。”我说:“好,既然不难,你们能把它演出来么?”这下呼应的人更多了,都说行。于是我很快将他们分好组,并告诉他们表演好的组会得到奖品。这下大家更来了精神,七嘴八舌地开始练习起来。
我本以为他们会练习得很好,可没一会儿就出现了问题,只听见有些组的声音越来越大,最后竟出现了激烈的争执。我选了争吵最厉害的一组走了过去。还没走到他们身边就听一个男孩说:“我要当那第一个男孩,不当最后那个坏男孩!”坐在他旁边的男孩也急了:“我也不当,我可是个好孩子!”其他人也都说不当。于是我马上喊停,并说“谁想和我先给大家表演一遍,我来演最坏那个孩子。”表演过后,我问同学们:“我们演得好么?”大家说好。我又问:“那谁演得最好、最像?”大家说MissMa。我问:“我是坏孩子么?”学生说不是。我说:“谁愿意来演这个坏孩子呢?其实这个角色才是最难演。”听我这么一说大家的积极性又来了,都举起小手嚷嚷着要演那个坏孩子。我心想这回问题解决了,同时我又想到了一个问题,于是我又赶紧问同学们:“这个男孩真的是坏孩子么?”大家一听又开始争论了起了。我问他们:“你们有没有犯过错?”大家点点头。我又趁机引导说:“如果一个孩子犯了错,但他认错了,他还是坏孩子么?”这回大家齐声回答不是,我微笑地点了点头。接着我教给他们如何用英语表达自己错了和当对方原谅自己时该怎么说,孩子们听得很入神而且认真地跟着我念,最后我示意孩子们继续排练。原计划在这节课上让大部分学生都能有机会上来表演,结果由于这个突发事件耽误了不少时间。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做到收放自如,难度非常大。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由于我忽视了孩子们纯真、是非分明的天性,使课堂一度失控。原来我总是希望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案能顺顺当当、扎扎实实地按计划完成。当这节课被意外搅乱时,我很生气。整个过程虽然不到1分钟,却打乱了我的计划。但回想起来,我还是很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去指责学生,也没有按自己的意志去安排谁当什么角色,更没有忽略他们出现的问题。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注意和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并及时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
《中国教育报》2005年4月8日第5版
- 上一篇:校本课程开发三问
- 下一篇:校本教研:四大不良倾向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