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English

童心跳动的力量——一(4)班啦啦操表演点燃绿茵场

来源: 作者:李海怡妈妈 发布时间: 2025年 06月 23日 浏览: 打印

微风掠过北师大实验小学的操场,带着初夏的微热与躁动。3V3足球赛的开幕式上,一(4)班的啦啦操表演收获了高度赞赏和热烈掌声。当《The Rock》激昂的旋律骤然响起,精心装扮的小小舞者们如星辰般聚集在舞台中央——他们身着绿色运动服,佩戴着精致的头饰,手拿粉色花球,眼神晶亮,动作动感有力,瞬间点燃了整个运动场的热情。音乐高潮处,孩子们扭动跳跃,手臂划出利落的弧线,宛如一群振翅欲飞的小鸟;节奏转换时,他们又迅速变换队形,稚嫩的脸庞上写满专注,引得看台下的家长们不自觉地跟着节奏拍手,频频拍照。余音散去,操场静默了一秒,随即被雷鸣般的掌声淹没。这支几分钟的啦啦操,仿佛把整个清晨的生机都浓缩在了绿茵场上,连掠过操场的风都变得雀跃起来。

荣耀的背后,是夏美程老师与孩子们共同的坚持。夏老师是周馨怡小朋友的妈妈,也是一(4)班家委会成员。这支充满感染力的啦啦操就出自夏老师之手,她亲自选曲、编舞,并带领舞蹈队的小朋友们进行了长期的精心排练。夏老师毕业于自中国舞蹈教育的最高学府——享有"中国舞蹈家摇篮"美誉的北京舞蹈学院,曾参加过多场音乐剧的排演,长期从事舞蹈教学,在业内享有很高声誉,同时,她也早就因为亲切温柔的性格成为了一(4)同学们的好朋友。在舞蹈设计、排练的整个过程中,夏老师将舞台效果与孩子们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巧妙结合,每一个转身、每一次伸展,都经过反复推敲,并且在练习中不断调整。

这几个月来,夏老师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校园最安静的时分。午休铃刚响,她已匆匆穿过教学楼的长廊,手里攥着修改过无数次的编舞笔记。阳光斜斜地落在空荡的走廊上,三十几个孩子早已等在那里,见到她就立刻像小鸟归巢般围拢过来。分发作为礼物的小零食之后,夏老师立即开始授课。"再来一次,注意手臂要伸直",她蹲下身,手指轻轻托住孩子的手肘,午后的尘埃在光束里缓慢漂浮,细碎而单纯的执着让整个空间充满了宁静和愉悦。

傍晚的羽毛球馆和邱季端体育馆,也成了夏老师带领孩子们与时间博弈的战场。这里本非小学生训练场地,因体育场安全管理限制,夏老师和守在场边的父母们不得不与管理人员反复交涉,尽量延长训练时间。管理员频频看表,提醒着"最后十分钟"。夏老师却像变魔术一样,总能够在有限的空间里编排无限的队形变化。《The Rock》的旋律一次次响起,孩子们踩着节奏变换位置,鞋底与地板摩擦出急促的声响。守在场边的父母们默契地分散在门口,有人递水,有人整理物品,有人悄悄与管理员周旋:"让孩子把这个八拍练完吧,就两分钟..."

这些零散的时光碎片,被夏老师用耐心串成珍珠。当开幕式上音乐响起时,那些在走廊里纠正过的转身,在羽毛球馆争分夺秒排练的队形,在黄昏空地上反复打磨的动作,终于绽放成最耀眼的光芒。演出全程,夏美程老师都站在场边,她的目光如温柔的指挥棒。孩子们随之舞出一道道流畅的弧线。

这支活力四射的啦啦操,不仅为赛事增添了一抹亮色,更让所有人看到:在一(4)班这个集体里,艺术与热情正在蓬勃生长。在演出结束之时,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观众席上的赞叹声如潮水般涌来,足球小将们都忍不住跟着节奏摇摆。风掠过空荡的操场,仿佛还留着《The Rock》的余韵。孩子们闪闪发光的眼眸,倒映着无数个平凡却珍贵的时刻——那是用午休的困倦、傍晚的奔波,和对舞蹈最纯粹的热爱,共同编织而成的骄傲。这支啦啦操教会孩子们的,不仅是舞蹈,更是那份"无论如何都要绽放"的坚持。

撰稿:李海怡妈妈

摄影:徐培岚妈妈

供稿:田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