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启蒙春日课堂:解锁“情绪小怪兽”——记一(3)班家长讲坛系列活动
4 月 21 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家长开放日的活动中,郭子亦妈妈走进校园,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情绪管理课程,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情绪、理解情绪并学会处理情绪。
音乐叩响情绪之门
郭子亦妈妈作为当天的主讲人,轻轻点击播放键,一段舒缓的旋律在教室中流淌。“小朋友们,这段音乐让你们感觉怎么样呢?” 她轻声问道。有的孩子歪着脑袋说:“像是催眠曲!” 有的则兴奋地挥手:“听起来很舒服!” 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中,这场以音乐为引的情绪探索之旅悄然开启。
情绪小怪兽的五彩外衣
接下来,主讲人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认识各种情绪小怪兽。在认识小怪兽颜色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了不同颜色的小怪兽所包含的情绪。有的小朋友喜欢黄色的快乐小怪兽,因为它像阳光一样温暖明亮;有的则偏爱蓝色的伤心小怪兽,觉得它像溪水般温柔。主讲人告诉孩子们:“所有的情绪都可以被接受,即便是我们最不喜欢的喷火红色小怪兽,它也在提醒我们有未被满足的需求。” 通过这样的讲解,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识别情绪,还明白了每种情绪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情绪小怪兽的隐身魔法
情绪小怪兽就像个顽皮的精灵,它们虽然身披五彩外衣,却擅长隐身魔法。我们看不到它们的身影,但身体却能敏锐地感知它们的存在。快乐的小怪兽让头脑变得轻松,仿佛飘在云端;生气的小怪兽则让头脑发热,像有团火在燃烧;害怕的小怪兽会瞬间清空思绪,让头脑一片空白。它们还会悄悄潜入心脏:快乐时心脏跳得像小鹿乱撞,伤心时心脏像灌了铅般沉重,害怕时心跳快得像急促的鼓点。甚至连肚子和四肢都藏着这些小家伙的踪迹 —— 紧张时肚子绞成一团,害怕时肚子空空作响;快乐时四肢轻盈得想跳舞,生气时双手紧握成拳,害怕时双腿不由自主地打颤。
主讲人引导孩子们将手放在不同部位感受情绪的 “藏身之处”。孩子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情绪小怪兽一直住在自己的身体里,只是需要用心去察觉。我们身体里的每一处变化,都是情绪小怪兽在向我们传递信号。孩子们在感受自己身体变化的同时,也触摸到了情绪的真实模样,学会了用身体的语言解读内心的波动。
和小怪兽和谐共处
最后,主讲人分享了与情绪小怪兽做朋友的方法。她引导孩子们关注日常中容易被忽略的呼吸:“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感受不到呼吸,除非感冒或呼吸道不适。但有个小窍门 —— 把小手放在鼻孔下感受热气流,或放在胸前感受起伏,紧张时这样做能快速找回平静”。打哈欠也能帮我们迅速平静下来。打哈欠是我们人和动物身体的本能反应,我们只有在放松时才会打哈欠。但是如果我们在紧张时,主动打哈欠,也能反过来带来身体和大脑的放松。”
冥想环节,主讲人敲响佛音碗,悠长的钟声回荡在教室。孩子们随着钟声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正走在洒满月光的小径上,每一步都踩在柔软的云朵里……” 在舒缓的引导中,孩子们的呼吸逐渐平稳。这些方法就像给情绪小怪兽施了魔法,能让它们从“愤怒火焰龙”变成“平静植物兽”。
课程尾声,主讲人询问小朋友们今天获得的最重要的知识或感受是什么。有小朋友回答说:“控制情绪”。这简单的回答,正是课程的精髓。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识别情绪,更掌握了与情绪和谐相处的方法。希望这些小小的收获,能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成长的种子。今后,无论遇到何种情绪波动,孩子们都能用今天学到的技巧,去感受、去理解、去应对,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撰稿:郭子亦妈妈
摄影:周欣
供稿: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