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English

传承华夏文化瑰宝 制作经典中华手工书——二年级阅读节之文化手工书活动启动仪式

来源:二年级 作者:张兆禾 师奕喆 黄佩芬 发布时间: 2023年 04月 25日 浏览: 打印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二年级的同学们迎来了期盼已久的阅读节文化手工书活动。

2023年4月18日(癸卯兔年农历二月廿八)上午,二年级同学相聚在A楼五层报告厅,共同见证了“传承华夏文化瑰宝,制作经典中华手工书”活动启动仪式。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到吴建民校长莅临指导,由二年级语文教研组长黄佩芬老师主持。

活动伊始,主持人黄老师带领同学们欣赏了分别由一二班、三四班和五六班同学制作的“传统节日”、“甲骨文”和“古诗词中的美食”三大主题班级手工书册。一首首语言优美、涵义丰富的古诗词,通过一张张精心设计的手工书册页,款款走进同学们的心田,播下了真、善、美的种子。

接下来,来自六个班级的同学代表用精彩的演讲,为全体师生奉献了一场丰富的国学文化盛宴。

二(1)班刘星言同学首先为同学们带来了《七夕的故事》。她用生动活泼的语调,介绍了七夕节的来源,并带大家欣赏了两首与七夕有关的诗词——《秋夕》和《迢迢牵牛星》。刘星言同学还特地针对第二首诗制作了手工书册页。通过这次活动,她不仅学到了更多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还学到了一首有关七夕好听的歌曲,感受到了做小报的快乐等。

二(2)班罗一墨同学详细介绍了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她从“屈原投江”的故事,讲到“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饮雄黄酒”等端午习俗,更用我国爱国诗人文天祥的《端午即事》一诗诠释了“端午”这一节日蕴含的“爱国”精神,帮助同学们进一步把握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

二(3)班孙齐琪的演讲让师生真切感受到了汉字的魅力。她以“日”、“山”、“水”三个汉字为例,让同学们仔细观察汉字。从甲骨文开始,经历金文、小篆到隶书、楷书的演变——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同学们了解了汉字的起源、发展,领略到汉字的内涵和活力,进而认识到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字中独一无二。

二(4)班周心同学带领大家进行了一场《甲骨文之旅》,讲解了甲骨文的来历和演变过程。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余年,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文字系统。通过此次讲座,大家了解到中国汉字的起源,也感受到了甲骨文的非凡魅力。

二(5)班李婉瑜同学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诗句款款道来,并向大家分享了苏轼《猪肉颂》《老饕赋》等文学作品。经过她的讲解,大家了解到苏轼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家、书法家、还是一个政治家和美食家。在《猪肉颂》这首作品中,苏轼通过描写“东坡肉“与众不同的烹饪方法,细致入微地渗透他为人处事的态度。他乐观开朗、细致严谨,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从不失生活的热情。每一次贬谪失意之时,他总能在身边发现美好的食物,在自得其乐的烹饪中找到温暖前行的力量,将所有痛苦消解,充满希望地面对未来。

二(6)班邓兆恒同学结合立春时节和大家分享了杜甫的《立春》和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两首诗。前一首诗,他着重就诗中描写的“春盘”进行了介绍,让大家对于立春这个节气和春盘的制作方法了解得更加深入。立春这一天,很多地方的人会把新鲜蔬菜放在盘子里送给亲戚朋友,意思是迎接春天的到来。后一首诗中,邓兆恒同学带领大家诵读,尽情感受古诗词的优美韵律。正所谓“人间有味是清欢”,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长为像苏轼那样坦荡而豁达的人。

一个个生动的演讲,仿佛为师生展开了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让人徜徉其中,流连忘返。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踊跃回答问题,还不时地做着笔记。

在热烈的气氛中,黄老师详细介绍了个人手工书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宣布二年级手工书活动正式启动!

最后,吴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表达了对同学们的殷切期望。吴校长提出:“希望同学们把好好读书、多读书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事情来安排”。

吴校长还代表学校为小演讲者们颁发了阅读工程证书,对同学们积极参与活动表示了肯定。在场的每一位同学都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随后,各班代表向学校赠送了用心创作的书法手工卷作品:有飘逸的行书、端正的楷书、大气的隶书,甚至还有生动的甲骨文。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同学们对中华文化的日益深入地理解,更表达了他们对本次活动的热切支持。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个春天,愿每一位实小学子都能敞开胸怀,接受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的滋养,不断成长;愿每一位实小少年都能行动起来,做中华优秀文化的践行者、传播者,让华夏文明之声永远在世界舞台上自信地回响!

文字记者:张兆禾 师奕喆

摄影记者:徐华喻 刘桓麟

小志愿者:张文韬 范睿 霍桉喆

总撰稿:黄佩芬

辅导教师:莫然 王艳玲 黄佩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