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延安十三年——普通党员讲党课
每月第二个星期三是我校党支部固定党日活动时间,2017年10月11日,全体党员在A楼五层报告厅参加10月的固定党日活动。本次活动由党支部书记吴建民同志主持,活动的内容是普通党员讲党课,由马骏同志和大家分享暑假赴延安学习的相关内容。
马骏同志首先介绍了延安名字的由来,所处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意义;然后回忆起五年前曾到延安小学支教的经历;最后和大家分享了暑期赴延安学习的收获。马骏同志最后讲到: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将管理和服务相结合,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将育人和自育相结合,不断重视师德教育与师范引领作用,顺应时势要求,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不断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此次培训,对于延安精神的深度理解、对于历史重任的重新审视、对于工作的责任担当再次明确。培训中理论知识的讲授,活动实践的历练,也认识到自身使命光荣、未来工作神圣,是一次内心的净化和提升。
延伸阅读:
《感悟延安十三年》——让历史告诉现在 让历史启迪未来
马 骏
延安市,隶属于陕西省,古称肤施、延州,原陕甘宁边区政府首府。延安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2017年7月18日至20日,北京师范大学组织教师党员干部40人,走进革命圣地延安,追忆革命历史,锤炼思想品格,接受红色教育。这是我第二次到延安,第一次是2012年,吴校长率队与王崇娥、吴向荣一起到延安小学支教。在为延安小学上课、报告的同时感受当地的教育,也登上宝塔山、走进枣园、凤凰山杨家岭革命旧址,了解了早期中国共产党艰苦而又光辉的历史,感悟了革命先辈的无穷力量和伟大功绩。
这次赴延安学习是北师大党委组织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加强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四个意识”,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争做“四有”好老师,而开展的学习活动,此活动得到了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的大力支持。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央直属事业单位,是对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军队干部进行党性、党史和党风教育的国家级干部培训院校。中央组织部部长兼任学院院长,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兼任学院第一副院长。学院在延安市枣园路40号,2005年开办。
此次学习教育形式新颖,共分为四部分,即课堂讲授、现场教学、激情教学和课后交流。这次去感受真的不同,对于延安精神有了更加系统的学习,对党的历史选择的必然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一、现场教学:缅怀革命业绩的生动教材
缅怀革命先辈业绩的现场教学是学员们接受教育的新课堂,是实物史料转化而来的生动教材。
在宝塔山下,学员们在党旗前集体重温入党誓词。
入党誓词是成为预备党员后,在入党宣誓仪式上,需要宣读的誓词。誓词如下:“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各个时期入党誓词有所不同。
1.红军时期入党誓词: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
2.抗日战争时期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坚持执行党的纪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3.解放战争时期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作如下宣誓:一、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三、遵守党的纪律。四、不怕困难,永远为党工作。五、要做群众的模范。六、保守党的秘密。七、对党有信心。八、百折不挠永不叛党。
4.新中国成立初期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承认党纲党章,执行党的决议,遵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随时准备牺牲个人一切,为全人类彻底解放奋斗终身。
5.党的十二大以后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学员们通过参观革命文物和珍贵史料,聆听现场讲解,走过革命先辈奋战过的路,犹如生动地还原再现了中国革命的艰苦岁月和辉煌历史,也弥补了部分历史知识的遗忘和欠缺。
在杨家岭、凤凰山和枣园革命旧址,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革命岁月,记载着延安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通过认真学习白求恩的事迹精神,学习周恩来总理的修养要则,学习张思德同志的事迹精神,朗诵名篇《为人民服务》,大家深切体会到了延安精神的内涵。
在习近平总书记上山下乡插队7年的延川县梁家河村,坐在总书记生活过的窑洞门前,通过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工作生活的一系列故事,看总书记第二故乡的旧貌新颜,追忆当年的点点滴滴,大家心中都充盈着强烈的震撼和深深的感动。下乡插队7年的成长经历,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是一种百折不挠的磨砺,这些艰苦磨砺,恰恰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离开学校和家庭,走向社会的人生第一站,是他读懂人生、读懂中国、读懂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起点。正是黄土高原的苍天厚土,孕育了青年习近平宽厚敦实的优良品质和滴水穿石般的至高境界。7年的农村生活、7年的甘苦与共,不仅使他和陕北乡亲们结下了深厚情谊,也使他从小就对农村、农民和脚下的热土有了更切身的了解和感悟,对改变国家、人民、民族的命运增添了毅然决然的抱负和担当。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坦诚地说,在他的一生中,对他帮助最大的,“一是革命老前辈,一是我那陕北的老乡们”。这就是对“做好群众工作关键要与群众有真感情”的最好诠释。
三、<span mso-bidi-font-weight:="" normal"="">课后交流:有形化无形的心灵洗礼
通过三天的学习培训和思考交流,学员们深刻感受到:
(一)要认真学习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就是我党艰苦奋斗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精神。它不但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传家宝,是共产党人所必需的精神食粮,而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要继承发扬延安精神。延安时期共产党人面临的困难很多,但正是怀揣着实现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所以才能坚定信念、前赴后继,不计个人得失,在困难的环境下,依然义无反顾,投身于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取得了辉煌了历史成就。在今天,我们更应该体会到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三)要丰富发展延安精神。延安革命时期的共产党人克服困难,创造性的开展革命工作,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实际问题,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典型案例。作为教育工作者将管理和服务相结合,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将育人和自育相结合,不断重视师德教育与师范引领作用,顺应时势要求,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不断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此次培训,对于延安精神的深度理解、对于历史重任的重新审视、对于工作的责任担当再次明确。培训中理论知识的讲授,活动实践的历练,也认识到自身使命光荣、未来工作神圣,是一次内心的净化和提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