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English

追寻先辈足迹 赓续延安精神 牢记育人使命 共筑教育梦想——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骨干教师赴延安开展学习交流系列活动之七

来源: 作者:蒋帅 发布时间: 2025年 04月 14日 浏览: 打印

2025年4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第七教师团队圆满完成了为期两天的延安交流活动。在延安市宝塔区杜甫川小学的精心安排下,教师们通过实地参观革命旧址、重温红色记忆,深刻体悟延安精神的内涵,并在教学交流中与当地师生共话教育使命,收获颇丰。

红色印记中感悟延安精神

两天紧凑的行程中,北师大实验小学教师先后参观了宝塔山、南泥湾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与枣园。在巍巍宝塔山,老师们沿着青石阶拾级而上,抚触镌刻着弹痕的古城墙,远眺延河蜿蜒如带,感受宝塔山这座革命“明灯”;在南泥湾,党员老师们在党徽广场庄严宣誓,感受大生产运动跨越时空带来的精神共鸣;踏进杨家岭中央大礼堂,穹顶上五角星木雕依然熠熠生辉,站在中共七大会场原址的木质长椅间,体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内核;在返程前,团队漫步枣园,感受革命领袖们简朴的生活环境。参观学习中,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斑驳的革命文物,再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在那一刻延安精神更加具像化。

教育交流中传承使命担当

此次行程不仅是一次红色之旅,更是一场教育理念的深度碰撞。4月11日上午,北师大实验小学本部和未来科技城分校的教师团队在杜甫川小学开展了英语、美术、劳动课程的教学展示。

康燕丛老师执教《Eat Well》一课。课堂上,康老师巧妙利用苹果、香蕉等实物进行教学,直观又有趣。 “寻宝游戏”环节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学生在欢乐中学习食物词汇,运用“I like...”句型表达喜好。整堂课生动展现了趣味英语课堂的魅力与活力。

马淑敏老师执教的《锡纸雕塑画》一课,引导孩子们认识新材料——锡,了解非遗——锡雕,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带领孩子们进行锡纸雕塑创作,绘制出一幅幅绚丽的锡纸画。本课打破了传统绘画形式,通过引用新材料,激发学生创作热情,以非遗体验课的形式,感受锡雕的艺术魅力。

王艳梅老师执教劳动课《初识团花剪纸》。本课以国家级非遗技艺“团花剪纸”为核心,融合劳动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承,通过“折、画、剪、展”四步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对称美学与吉祥文化的魅力。王老师通过分层任务设计激发学生创造力,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给予积极的评价,课程真正实现了“以劳育人、以美化人”的教育目标。

课后,两地教师围绕“新课标下的课堂创新”展开热烈讨论,交流教学经验。随行老师们分享道:“这里的孩子质朴而热情,他们的课堂参与度、行为习惯的规范让我们深受启发。教育需要因地制宜,延安师生的务实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此次延安之行,北师大实验小学教师团队不仅汲取了红色文化的养分,更在交流中深化了对教育本质的理解。老师们纷纷表示,将以延安精神为指引,将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作风融入日常教学,为培育新时代栋梁贡献力量。

撰稿:蒋帅

摄影:陈向伟

供稿:郭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