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三(2)班参加五塔寺端午文化嘉年华活动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这些传统习俗凝聚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既蕴含着对古代伟人的怀念和敬意,又传承了中华民族团结、勇敢、智慧的精神,代表着中国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为了深入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深厚魅力,6月8日上午,北师大实验小学三2班的十多位同学相约来到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五塔寺)参加“五色五香——五塔寺端午文化嘉年华”主题活动,共度端午节日。
“五色五香——五塔寺端午文化嘉年华”主题活动首先以一场精彩热闹的文化展演拉开了序幕。演出的节目都是极具地域民俗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香山吉祥瑞兽舞狮会首先给大家表演了一段中国传统舞狮,同学们被表演者高超绝伦的舞狮技艺深深吸引,看得目不转睛。随着舞狮登高、翻滚、跳跃等高难度的展示,大家连连惊叹,掌声和叫好声不断。接着同学们又欣赏到了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智化寺京音乐《海青拿天鹅》,充分领略古老的京音乐或庄重典雅,或欢快热烈的艺术魅力。随后的节目也是精彩纷呈,既有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的曲种单弦牌子曲《北京人儿》,也有于公元770年形成的琴歌,又称古代诗词歌曲,表演者用古琴伴奏演唱了诗歌《上下求索》、《一蓑烟雨任平生》,还有非常有名的昆曲《牡丹亭》以及北方鼓曲梅花大鼓,最后一段令人捧腹而又富有互动性的相声把演出推向高潮。同学们都意犹未尽,表示在日常欣赏到的艺术形式之外原来还有这么多没有接触过的中国传统曲艺形式,真是增长了不少有趣丰富的见闻!
开幕式演出结束,活动现场组织了京派剪纸、曹氏风筝、北京葫芦烙画、北京面塑、北京吹糖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展示与互动项目。同学们对这些非遗项目都非常感兴趣,在各个展台前或驻足观摩,或进行沉浸式体验。其中最受欢迎的项目是曹氏风筝和吹糖人。制作精美的小燕子风筝栩栩如生,在同学们手里灵动地上下翻飞,翩然起舞,为端午节增添了不少节日气氛。大家还围在吹糖人手艺人的前面,体验的同学在手艺人的鼓励下向空心的糖人坯子中缓缓吹气,随着空气注入,经过手艺人的巧手雕琢,糖坯逐渐有了独特的造型模样。同学们心满意足拿着做好的糖人细细品尝。
活动最后还有一个重头戏,家委会的家长提前精心准备,带着同学们做起了手工拉花舞龙和编织五彩绳,非常具有端午传统文化特色。大家聚精会神学习手工制作,不一会就掌握了方法,完成后一块开心地展示了精美的劳动成果。这次丰富的端午节文化活动,让同学们沉浸式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体会,也在无形中培养了民族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怀。
撰稿:三(2)班 石佩文和妈妈
摄影:三(2)班家长
供稿:李志强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