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English

“校本研究是件很幸福的事”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05年 08月 02日 浏览: 打印
 “时间少实践多,理论少经验多,信息少体验多”,这“三多三少”是不少一线教师职业生存的现实写照,负担着大量教学任务的一线教师该怎样进行有效的校本研究?记者在武汉崇仁路小学的采访调查中发现,有效的校本研究其实并不神秘:其一,校本研究是每位教师的事;其二,着力解决的是教学中最基本的问题。

   “小题大做”——课题自然而然长出来

  教师怎样进行有效的校本研究?崇仁路小学校长谈宇贤的话可谓一语中的。

  “校本研究不同于专业研究,要还权于教师,让他们进入自主研究状态,主动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从中获得专业成长。”

  在崇仁路小学,校本研究就是一种基于教师“自己研究,研究自己”的“草根化”研究。早在学校承担“九五”课题《培养小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整体改革实验》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展,但教师的主体性却调动不足,致使教师被动执行“教育活动模式”,缺少主动探索。为此,学校在“十五”课题《小学教师自主选择与创造“教育模式”研究》中对症下药,专门培养教师的创造性。

  “只有自然生长出来的课题才是真实的,才能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激起教师的研究热情,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谈宇贤告诉记者,学校选择的课题并非上级部门硬性摊派下来的“研究订单”,也不是所谓精英教师贪大求全的“体系研究”,而是从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中自然而然“长”出来的。

  在崇仁路小学课题驱动型的校本研究中,问题来源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学校引导教师从自己的教育经验中生成、提炼出鲜活的“教育模式”,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把现代教育的基本原理转化为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智慧型、研究型转变。

   从“头”管理——改写教师职业生活方式

  “过程即成长”,崇仁路小学的校本研究也是在“做”中“学”的。在遍尝了校本研究的酸甜苦辣之后,传统教研制度一次次被“刷新”,学校研究重点由对事的研究转变为对人的研究,由他律的研究转变为自律的研究,校本研究也逐渐成为教师们幸福成长的方式。

  然而最初的校本研究却一度“陷于困境”之中,教师抱怨有“三多两怕”:外面的活动多,上面的检查多,学校的表格多;怕办公室电话响,怕教室广播响,因为电话一响多半是通知开会或迎接检查。繁忙的工作使教师科研学习没有实效,聘请专家来校指导,却常因“老师太忙”而被晾在一边。

  “鼓励教师搞课题研究绝不能无限制地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学校敏锐地意识到,没有时空作保证,把教学改革纯粹建立在教师的奉献意识上,根基是不牢的。针对这种状况,学校及时调整一系列常规工作安排,建起“科研日制度”,对教师普遍反映的“三多”内容进行精简整合,同时推出了学校骨干教师“研究员”,在制度建立、时间保障、人员培训、管理与评价等方面及时跟进,探索出一套适合校本研究的管理机制。

  然而时间和精力终归是外在因素,教师的认识水平和研究基础才是校本研究顺利推进的核心问题。针对教师认识的偏差和研究的困难,学校决定“重构新文化,建立新机制”。以科研兴校文化为指导,学校引入“海尔理念”,提倡“学习是最好的美容”,“书柜要比衣柜大”,实施理解式管理,在全校营造出“居危思变”、“崇研尚学”、“学术争鸣”的氛围,极大调动了教师的研究积极性。“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校长作为研究的首席,要身先士卒,引导教师改变对校本研究的态度。五年的实践证明,“把教研当作一种幸福的事情来做,当作教师职业生存的新方式,教学中的问题就自然而然在老师心里生了根。”

   多元引领——提升校本研究水平

  从事校本研究,要求研究者具有一定的研究素养,虽然不少教师有较高的研究热情,但由于不熟悉研究的规范,仅靠自己的直觉和经验开展研究,难以取得较好的研究效果。谈宇贤意识到,仅靠学校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离开了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校本研究可能会造成低水平重复,甚至停滞不前,难以深入。

  在科研课题研究初期,学校的科研学习培训主要是专家报告,但是教师对这种方式并不认可。为了调动教师科研学习的积极性,学校采用了“专家下科研组”的研究形式,将专家单向灌输式改为双向对话,由教师自学相关理论,提出问题,与专家互动。在开放的学习氛围中,教师们的思路开阔了,对科研的畏惧感也慢慢消除了。

  到了课题研究的中期和后期,教师们学习与研究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很多教师要求加入课题组,以课题组的形式开展研究。于是学校又提出了“科研引领教研”的理念,变课题组研究为教研组开展合作的“组本研究”。在探索校本研究的有效形式中,学校发现课题驱动下的学习研究,针对性强,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科学整合多种资源,形成多层次专家互补格局,为校本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五年辛苦不寻常,学校涌现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优秀教师,成为湖北省中小学综合实力50强学校,教育科研50强学校,发展势头强劲。在“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道路上,谈宇贤清醒地认识到,激情过后更珍贵的是固化为一种研究的习惯和制度。要使校本研究持久深入地开展,必须走“常态”之路,针对教师实际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在研究的内容、方法、时间、资源、专业引领以及管理评价等方面予以统筹安排,让教师能研究、会研究、乐于研究。谈宇贤说:“用科学的方法与研究的态度去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就是教学中的科研。能解决具体问题,就是有效的研究。”

  《中国教育报》2005年8月2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