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English

【会诊新课改⑤】课改:年龄不是障碍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05年 09月 23日 浏览: 打印

  在山西潞城市日前举行的一次公开课上,花甲之年的南天贡小学教师武苏平上了一堂公开课,他的从容和自信感动了所有听课的人,尤其是他在教学中体现出的先进教育理念,如一股春风扑面而来,带给300余位听课教师强烈的心灵震撼。

  这次公开课是老中青同上一节课,城关小学教师申晓燕(26岁)、微子镇小学教师冯庆玲(42岁)、南天贡小学教师武苏平(60岁)同时讲授三年级数学《乘法估算》。老中青各有优势,青年教师准确把握新课标,灵活运用多媒体,恰到好处地突出了课件的资源优势;中年教师“稳”字贯穿整节课,侧重于知识点的整体性、准确性;老教师最大限度地盘活课程资源,以学生最易接受、最恰当的方式导入,突出生活数学。

  据潞城市教育局局长戴玉刚介绍,在此之前的公开课上,潞城市没有一位中老年教师上过课,新人竞相争艳的局面让人似乎默认了40岁以上不开公开课。很明显,实施新课程以来,在一些地方,老教师进行教研的热情普遍没有年轻教师高,尤其对于那些还有几年就要退休的教师来说,更是顾虑重重、等待观望。中老年教师大都拥有省市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的头衔,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多年的教学生涯使他们具有功夫扎实、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优势,但为什么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一些人却悄无声息地沉下去了呢?究其原因是传统观念让他们画地为牢,为自己设立了一道心理上的障碍,认为年龄大了不适应改革了,而年轻教师接受新事物快,使用现代化手段灵活。

  记者通过在实验区的调查了解发现,活跃在课改第一线的教学骨干中不乏中老年教师,正如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所言:“实际上,课改与年龄并无直接的关系,年龄不应该成为障碍,老教师不应该因为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而拒绝学习,拒绝接受新理念。其实,对于老教师来说,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只要观念转变,只要肯于钻研,是能够很快适应新课程的。因为,他们基础好,教学功底扎实,驾驭课堂的能力强,关键是要有敢于挑战自我的意识和终身学习的愿望,有一种与时俱进的开放的心态和宽阔的胸怀,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在新的征程中发挥余热。”

  专家认为,任何一项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

  目前,一些地方的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中老年教师居多,调动这部分人的积极性,将有利于推动广大农村地区的课程改革。为此,专家建议,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当特别关注中老年教师,充分调动他们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教育改革中应有的作用。

  教师肩负着课改的历史重任,新课程的理念要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课改能否取得最后成功,教师是十分关键的因素,从根本上改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将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

  《中国教育报》2005年9月23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