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English

新课程:我的体会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03年 10月 14日 浏览: 打印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推进,作为一名教师,我有以下几点深切的体会:

  要用好、用活教材

  新课程教学不拘泥于课本,教师可以改变教材的呈现形式,改进、补充教材资源,也可以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重新设计。比如,教学“6、7的组成”时,我就没用课本上提供的资源,而是有了如下设计:老师要带领自然小组的同学到郊外作考察,并且还带了6瓶饮料。临出发的时候,老师发现6瓶饮料一个袋子根本装不下,要装在两个袋子里。想一想这6瓶饮料可以怎样装?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我觉得这一部分知识教材上的设计并不便于学生的理解,有的学生根本就不明白让他涂圆圈是干什么。再如,教学“8、9的认识”,教材上是按部就班地先由主题图抽象出数,再教学数序,比较大小、基数、序数,最后是写法。对于都市的孩子来说,“8、9的认识”早已不是什么新知识,因此,我把计数器和直尺图去掉,数序这一部分安排在练习里;其次比较大小直接出示。实践证明,学生不仅会从中选择进行两两比较,还会直接进行三个数的比较。

  师生关系的改变和学习方式的变化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并善于引导和发展其有新意的部分或合理的成分,让学生有充分自由的思考空间。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要学会去欣赏他人。

  这种师生关系的改变直接引起课堂的开放性,同时伴随着学习方式的变化,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相继出现。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学习积极性。像“老师,考考你”、“我的发现”、“我的活动方案”等在以往教学中从未见过的内容纷纷呈现在教师的面前。比如,我在执教“9加几”一课时,就深深体会到学习方式的改变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与意外惊喜。我在这节课中采用的是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出示“9+4=?”之后,提问9+4等于多少?可以怎样算?几分钟后,学生开始展示汇报。算法之多样,思维之活跃的确出乎教师的意料。有点数法、接数法、凑十法,还有算加想减,甚至有一个孩子提到可以利用“三四十二”这句口诀再加上1去想。

  评价使课堂焕发光彩

  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我在课堂上常用的评价语有“真棒”、“真聪明”之外,还有“你的发现非常重要”、“哪位小老师给我介绍一下”、“好眼力”,等等。评价方式除了师评外、还有学生自评、互评等。当然,凡事都需要有个度,激励手段也并非凡用皆灵或一用即灵,或用得越多越好,否则会让学生感到表扬来得容易,反而不珍视老师的表扬或老师的表扬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

  《中国教育报》2003年10月11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