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English

【会诊新课改⑨】课改:农村课程资源要“本土化”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05年 10月 02日 浏览: 打印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必修课进入中小学课堂,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难点。因为,无论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开好这门课都需要有课程资源的支撑。目前,农村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软肋”之一,就是缺乏资源。

  为什么普遍感到课程资源缺乏呢?专家的观点和分析是,首先农村初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位不能远离本土资源与经验,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根据农村学校的地理环境、文化基础、人情风貌、经济状况确定,决不能照搬照抄。适合城市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并不一定在农村初中就适用。

  其实,每一所农村学校都有着丰富的乡土资源,就看你有没有发现的眼睛。一次,一位记者到实验区听课,惊讶地看到每个学生的手里都拿着一只蜗牛。老师一边提问,一边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触角和外壳的旋转方向,这个办法新奇、生动,与城市孩子上同类课相比,他们有了亲身的体验,在直观上更容易接受。还有一位教师在讲授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概念后,让学生回家找类似的实物测量,没想到第二天学生拿回来30多种实物测量的数据。

  浙江上溪初中东北面是一座大山,漫山遍野的“覆盆子”、“野英子”、“何首乌”,但学生却不认识。老师带学生到山里去,学生认为这是探险。学习与生活隔着一堵墙,农村的孩子离大自然已经很遥远了。于是,学校决定综合实践活动课就从认识植物、认识百草开始。山脚下是“中国药材之乡”,附近是风湿病研究所,学校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展了“百草园之光”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领着学生从校园到“百草园”,这里有阳光雨露,这里有花草树木,“百草”成了学生解读不完的书本,大自然成了学生最亲切的老师。

  西瓜棋、牛角棋、老汉送货棋、时钟棋,这些曾经让人们乐此不疲的童年游戏,今天纷纷走进了浙江溪华小学的课堂。校长斯双文谈道,民间棋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博大精深,老教师小时候都玩过,对这些棋有着很深的感情,我们利用这一资源,开设了“民间棋文化”课程,还利用图书资料,搜集了许多民间棋,开发出数字跳棋、扣子象棋、连珠棋。

  以上的实例生动地告诉我们,应当使过去不被重视的资源得到挖掘和利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石中英对本土知识及农村生活曾作过极富感情的描述:“老人是财富,经历是财富,乡村妈妈充满了智慧,我们要用‘朝圣般’的心情回忆乡村生活,乡村是人类文化的精华,爷爷奶奶就像图书馆。”这番话语充满了诗意、充满了智慧,为农村开发课程资源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来自农村的孩子每家都有自己的田地,孩子们每天都要与父母一起种菜、放牛、放羊,这些经验可不可以帮助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呢?学生可不可以从每天接触的农作物研究种子如何发芽、如何生长?通过观察牛犊、羊羔的出生及成长过程,培养观察、思考与发现的能力呢?对此,有学者指出:“乡土资源的丰富多彩与适切程度强的特点,为农村学校高水平地实现课程目标提供了可能。”

  乡土资源无处不是,无奇不有,只要因地制宜,根据自己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民族文化、经济发展的状况开发,大山深处、田间地头、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土水文、四季物候,都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丰富的自然资源。

  《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1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