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English

中小学校本管理该怎么管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04年 12月 18日 浏览: 打印

 校本管理是什么?为什么研究校本管理?学习哪些成功经验?比较后有哪些差距?实践中还要做什么?与会的来自教育部、全国部分省市的教育局长、专家以及全国各地300余名中小学校长们围绕着这些问题,观点交流碰撞,亮点频频闪现。

  四种机遇挑战校本管理

  当前校本管理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认为,首先是课程改革的挑战。这次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学校拥有比过去更大的课程管理自主权。管理权力下放是以学校能力的提高为前提的,如何加强学校的能力建设,提高对校本课程的管理能力是对校本管理的挑战;第二是现代学校制度对校本管理的挑战。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就是确立学校独立的法人地位,赋予学校相应的自主权。重塑现代学校精神,就是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这都对校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信息技术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都向校本管理提出了挑战。

  郭永福强调,学校应从本校实际出发,根据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自主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办学特色,确定学校的组织行为和管理行为,优化学校的资源配置,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

  学校自主发展要与时俱进

  “现代学校是依法办学、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学校。自主发展的核心是学校的自主定位、自我激励、自我资源调配,学校的自主发展包括学生的自主发展与教师的自主发展,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要与时俱进。”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玉琨认为,“最好”是一时的标志,“更好”是永恒的追求。要将建设绿色校园与绿色教育视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教育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学校要重视资源的优化配置,更要重视引领学校文化的发展,教育的发展需要外部的支持,更要靠自身的努力。

  校本管理不是模式是启示

  “校本管理就是开发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的管理,行政部门需要给学校以启示,而不是模式。”哈尔滨市南岗区教育局副局长孙波认为,校本管理必须思考如何适应知识的快速变化,如何突破传统的学习观,如何增强学校的创新能力三方面的问题。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权力下放给学校,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成为平等的合作关系。新时代校本管理的创新应体现在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上。这需要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主动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管理校本化,教育局干啥

  沈阳市沈河区教育局副局长任荣辉认为,“区域环境建设”是指在一个区域内逐步建立起“允许校本管理的存在,支持校本管理的发展,引导校本管理的完善,服务校本管理的需求”的工作氛围。需要建设服务的、高效的区域行政体系,互动的、选择的区域教研体系和超前的、发展的区域教育督导体系。

  “学校管理校本化了,教育局干什么?”从最朴素、最基本的思考出发,沈阳市沈河区提出十六字方针:“区域为体、校本为魂、信息为脉、反思为智”。任荣辉说:“如果说校本管理是一种制度,那么区域环境建设就是一个更大的制度。”

  教师要有“主食”有“杂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教师。据杭州市下城区教育局副局长黄伟介绍,杭州市下城区在创新教师教育方面有一套绝招:教育局按全区中小幼每位教师每年200元的比例,统一拨出专项培训经费60万元,设立了“教师成长专项”,并为各学校设立“教师成长专户”。这笔经费由区教育局统一调控,各校的任务就是负责将专户里的资金用完、用好。同时,教育局还列出包含“主食”和“杂粮”的“教师成长菜单”。所谓“主食”,就是学科教学的专业内容,包括教育基本理论知识等;而“杂粮”指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基本知识。这份“主食+杂粮”式的菜单包含教师成长的基本素养,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中国教育报》2004年12月17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