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意见
各区(县)委教工委、区(县)教委: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北京市中小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当前新的形势下,面对党和国家的要求,学校德育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忽视青少年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教育内容和教学要求成人化的倾向还依然存在;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环境还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等等。对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为新时期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首都现代化和"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实施首都教育发展战略,形成与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功能地位相匹配,与弘扬先进文化、建设"首善之区"的要求相适应,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核心,以集成区域教育资源为优势,以优质、协调、开放、创新为特色的教育。所有这些都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为了切实贯彻《若干意见》,抓住机遇,推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根据《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精神,结合我市普通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中共中央、国务院《若干意见》及市委、市政府《实施意见》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主动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首都教育现代化的需要,适应学生生活实际及成长发展需求的实际;坚持依法管理、立足建设、突出重点、求实创新的工作方针;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以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根本任务;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重点,切实加强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二、主要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面向全体学生,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从确立理想信念做起,从规范文明行为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以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培养文明行为素养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为主要内容,全面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
(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在学生中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首都加速发展,迎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对学生进行了解首都、热爱首都、建设首都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首都意识、社会责任意识。
(二)坚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国家发展、社会需要、首都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三)加强行为规范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行为方面形成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育序列。对小学生要重点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中学生要重点加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他们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人生坐标。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还要特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认真落实《北京市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试行)》,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创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开展面向教师、家长、学生的心理咨询活动。积极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形成有效的教育模式。
(五)广泛开展法制教育、诚信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邪教教育、安全自救教育、健康卫生教育和禁烟、禁毒等专项教育,增强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诚信观念和创造意识、环保意识以及进取精神、科学精神,形成朝气蓬勃、情趣健康的精神状态。要关注特殊家庭和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完善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机制,加强工读教育和工读学校建设,做好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三、重点工作
(一)课堂教学主渠道建设
抓住课程改革的契机,立足课堂教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职员工全员德育意识,坚持教育教学全过程德育。进一步加强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研究,制订并实施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指导意见,指导各门课程从教学实际出发,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和渗透在课堂教学中。继续推动德育课程建设与改革,深入研究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培养,民主法制教育和环保教育等内容落实到德育课程和相关学科教学之中;按照国家颁布的德育课程标准,加强教材建设,鼓励区县和学校立足校本研究与实践,开展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试验;总结推广德育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建立和完善德育课程监测评估机制,提高课程质量和教学实效。
(二)德育信息化建设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德育信息化平台,推动德育手段和方式的现代化。制定德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逐步建成集德育管理、信息资源、网上德育活动等功能为一体,具有首都特色的网上德育平台,探索新的德育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有计划地组织研制、开发一批德育软件资源,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素材;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和学校开展德育信息化实验,建立德育工作网站或网页;充分发挥校园网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把互联网作为学习知识、获取信息、培养创造力的工具,增强学生在网络面前的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实践活动建设
建立学生德育实践活动制度,落实德育实践活动时间,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德育实践活动。从2004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全市以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文明素养为重点内容,以文明礼仪教育实践、遵纪守法、迎奥运志愿服务等为专题,开展主题鲜明的系列教育活动,每年组织展示交流。学校要将组织学生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作为安排教育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至少组织学生看一场电影,观摩一场艺术演出,参观一次教育场馆,组织一次社会公益活动。要落实每个中学生在中学毕业前累计完成一个月的社会公益服务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以及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开展多种形式的团队教育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四)德育队伍建设
全体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要大力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德育理论与实践培训,把做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作为教师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并列入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任、晋升、奖惩的依据之一。制定《北京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与学生心理健康"等内容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程。在教师中广泛开展师德建设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敬业爱生的良好风尚。
要进一步加强专职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专职从事德育工作的干部和教师的培训工作,将德育管理干部培训纳入干训系列,班主任队伍培训纳入教师培训系列。要重视和加强德育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培养一批德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专家型教师。要建立和完善模范班主任评选表彰机制和优秀德育工作者表彰机制。今后市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表彰中,加大对工作业绩突出的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的评选表彰力度,激发广大德育工作者从事德育工作的热情,促进德育工作者的素质和水平不断提高。
(五)学校文化建设
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以师生为主体创造并形成共识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通过活动行为、制度建设,环境建设;通过积累过去和现在有关体现思想道德教育内涵的标志性铭言、人物、故事、实物等;以及举办感染力强、形式多样的艺术、体育活动,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创设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氛围。要在学校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自己内在的良好素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形成高尚道德情操。
四、措施和要求
(一)把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到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中统筹规划,作为办学的首要任务来抓。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当前,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面对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举办奥运会对公民道德素质提出的要求;面对市场经济和更加开放的社会环境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出的许多新的课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提高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以对党和国家高度负责的精神,从体现和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观点,德育为首的观点,注重实效的观点,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抓紧抓实。
(二)健全和完善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领导机制。市、区县教育工委、教委都要建立起主要领导负责,统筹协调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领导小组,建立定期研究德育工作的制度。各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校长亲自领导,德育干部、团队辅导员、班主任和全体教职员工共同承担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体系,选派思想素质好、奉献精神强、有责任心有能力的优秀教师从事德育管理工作和班主任工作。
(三)加强调查研究,深入总结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经验和问题;深入分析学生现状,针对当前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加强与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规划和实施计划。要抓住影响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环节,区分不同年龄层次,提出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相互衔接的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要求。要大力培育新时期、新阶段学校德育工作的先进典型,树立德育工作者和优秀学生典型,示范并带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四)建立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四项制度。一是定期开展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调研制度,探索对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监控的有效方式;二是中小学、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年度报告制度,交流情况,总结经验,分析问题;三是定期召开中小学、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制度,推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四是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评估、激励制度。通过制定并实施《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评估标准》,完善学生思想道德品德表现评价激励办法,逐步形成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科学评估体系。
(五)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德育专项经费。确保用于德育活动、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德育研究、队伍培训、专题教育等项目需求,确保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六)整合资源,提高整体工作效果。要整合学校内教育教学资源;整合课内外、校内外教育资源;整合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增强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多种形式的学校、家庭、社会密切联系的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模式,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为学生教育创造有利的家庭环境。要鼓励和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热情,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和综合治理、公安、司法等部门的优势,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教育环境。
(七)加强德育科研,运用研究成果指导学校解决德育工作面临的新的情况和问题。建立和充实德育研究机构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机构,做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的规划和计划。设立德育研究成果奖,确立一批德育科研课题和调研项目及德育研究的实验基地,逐步形成市、区县德育研究的网络和工作运行机制。
(八)充分利用首都教育的优势。要利用首都文化场馆多、教育基地多、人文资源多的优势,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体验机会。利用北京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多,教育专家多的优势,组织研究力量和专家力量指导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积极争取新闻单位、广播影视、文化、出版等部门的合作与支持,丰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资源,宣传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先进典型和经验。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2004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