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English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成功承办“儿童与科学” ——2016全国科学教学研讨会

来源: 作者:科学组 发布时间: 2016年 10月 30日 浏览: 打印

2016年10月2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中关村一小承办,史家小学、北京小学、芳草地国际学校协办的2016年“儿童与科学”全国年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学生活动中心隆重举行。

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教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田慧生院长,中国科技部政策与法规司科普处处长邱成利,北京科协青少年部部长张晓虎,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主任陆云泉,海淀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屠永永,海淀区教委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科长郝萍,中国科学研究院院士滕吉文院士,芬兰驻华大使馆科学与教育参赞Mika,科学特级教师彭香等众多领导、专家和知名学者受邀出席,来自全国各地的教研员、校长、教师和教育机构代表也出席了本次大会。

研讨会的主题是“读懂儿童、科学为媒”,研讨会在学生表演的儿童科幻剧《三体》中拉开了序幕。之后聚焦科学课堂教学,邀请了三位老师展现三节学段不同、主题不同的科学研究课。我校三年级五班学生与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研究院贾欣老师一起配合完成了一节精彩的“空气的性质”的研究课,课上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体现出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学生勤奋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乐学会学的风采。展示课后,由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科学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彭香老师主持,三位授课教师与会嘉宾一起对三节研究课进行了分析研讨。


下午的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院长王本陆主持,来自芬中教育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栋博士做了关于中芬教育交流的讲座,向与会老师介绍了“芬兰现象”,即芬兰通过努力在教育上取得了很好的成就。芬兰学生在全球教育测评项目PISA的结果自2000年起连续在自然科学、阅读和数学学科中取得优异成绩。众人平等的教育机会、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高效的教师培训制度、精简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以及社会对教育系统的高度信任等原因成就了全球最均衡、学生成绩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

中国科学院院士滕吉文院士做了关于儿童与科学的主题报告,报告围绕我们怎样珍爱儿童的好奇心,怎样和儿童一起学习科学展开。滕吉文院士指出科学课要还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和快乐,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经验;报告深刻展示了滕吉文院士对中国科学教育的深入思考与认知。

主题报告后,在北京师范大学高潇怡教授的主持下,儿童的科学素养沙龙嘉宾中国科技部政策与法规司科普处处长邱成利、、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特级教师刘希娅校长、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副研究员魏红祥博士、北京教科院教研员特级教师彭香、北京市科学学科带头人范颖就如何以“科学为媒,读懂儿童”展开沙龙研讨。在交流中各位专家对“儿童是什么”、“我们怎样读懂儿童”、“科学是什么”,“我们怎样认知科学”、“儿童,科学,我们,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和“小学科学教育又如何变革展”开展了深入的研讨。

大会最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对大会做了总结发言。

10月28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作为年会分会场继续开展了半天的研讨活动。本次分会场的活动由马骏副校长主持,与会嘉宾就聚焦课堂教学前沿,展现多元探究途径。作为本次研讨会的承办单位,我校吴莉荣老师带领五年级二班的同学们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教研员、校长、教师和教育机构代表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科学课,带领学生通过阅读科学史料挖掘出了科学的本质,巧妙地将评价环节镶嵌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并以评价来推动课堂的进行。

课后吴老师向参会的老师介绍了这节课的设计理念,北京教科院教研员特级教师彭香老师对吴老师的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彭老师认为这节课很好地体现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看似轻松的课堂,功夫体现在课下。

课堂环节结束之后由北师大实验小学本校和三所分校——未来科技城分校、朝阳附小、奥林匹克花园实验小学共同为参会人员展示了各学校近年来的特色科技活动。

此次大会是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继2014年成功举办“儿童与数学”全国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2015年成功举办“儿童与语文”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后第三次全国性的大型研讨会,体现了“小学与大学,联合办教育”的思路——让大学的研究更具实践性,让小学的实践更具研究性。研讨会充分体现了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在“乐学会学,健康发展”的培养目标的引领之下科学学科的探索和成果。在实践、研究与讨论中,以科学为媒介,点燃儿童的探究欲,激发儿童追究真理的勇气,唤醒他们对科学精神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