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English

深耕课后育人,聚力服务升级——北京市课后服务工作推进会暨指导手册发布会在我校成功举办

来源: 作者:胡燕丽 孙瑞阳 发布时间: 2025年 10月 16日 浏览: 打印

2025年10月10日,北京市课后服务工作推进会暨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指导手册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主要通过政策解读、经验分享、手册发布、案例交流等形式,为全市课后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指明方向,旨在推动全市教育系统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深刻认识课后服务的战略意义。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李卫东,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蔡歆、义务教育研究室艾乔珍主任,海淀区教育科学院科研员王宇航出席会议,各区教委负责课后服务工作的领导和干部,共话课后服务创新实践。我校校长吴建民、党总支书记李荔萍及课后服务管理团队参加发布会。

北师大实验小学校长吴建民致欢迎辞。吴校长介绍,作为北师大的附属学校,北师大实验小学深耕课后服务20余年,始终以学生需求为核心,打造了课后服务“1+3+N” 模式;表示此次会议为全市范围内搭建了交流平台,期待和与会者共探课后服务提质路径,助力首都基础教育发展。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蔡歆做了《做实课后服务,夯实强国之基》主报告。从历史、当下与未来三个维度,指出课后服务在“人民中心、立德树人、教育创新”方面的时代价值,为北京市课后服务发展提供专业指引。

本次会议发布了《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实践路径与推进策略》实施指导手册发布仪式。作为《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指南》的核心配套工具,该手册的核心价值在于将《指南》中的宏观理念、原则要求,转化为学校可落地、可操作的具体行动方案,为课后服务实践提供清晰路径指引。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李卫东、副所长蔡歆为各区代表颁发手册。

案例交流环节,四位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学段的代表分享了课后服务创新实践经验。其中,燕山教育委员会王雁科长作《构建创新实践新格局推进课后服务新样态》报告;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姜丽莉主任分享《地方资源助力学校课后服务的区域探索》;密云区第六中学李铮校长以《从 “有” 到 “优”,以高质量课后服务满足多元成长需求》为题发言;首都师范大学附属顺义小学任志梅校长作《以课后服务为桥,筑个性成长之路》报告。四组案例覆盖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以及中学、小学两个学段的基础教育学校,从四个维度共同勾勒出北京市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海淀区教育科学院科研员王宇航主持了后续的圆桌论坛,访谈了我校副校长、体育教师孙彬,课后服务负责人兼音乐教师胡燕丽,数学老师、班主任年级组长、舞蹈社团负责人周欣,专职心理教师兼成长心理剧社团负责教师陈梅,我校校友、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编审、课后服务“科学阅读”课程李玉帼老师,围绕课程体系设计、心理健康、师资多元整合、校外资源准入与评估、课内外育人协同、质量监测反馈等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入而生动的对话。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李卫东作大会总结讲话。他回顾了北京市课后服务近年来从“有”到“优”的转型成效。针对下一阶段工作,他提出要深化循证研究,加强成果转化,创新科研机制等工作要求。继续推动北京市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

今后,我校将进一步加强校课内课后一体化课程建设,探索课后服务进阶路径,推动课后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供稿:课后服务办公室

撰稿:胡燕丽 孙瑞阳

照片:甄岳鑫

初审:陈凌凌

复审:孙彬

终审:李荔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