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伤害最易击中孩子“软肋”
一说起校园伤害事件,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被坏孩子抢劫、勒索、欺负,性侵害,被老师体罚,学校设施伤害……但是,一次调查显示:孩子们怕“软”伤害胜过怕这些“硬”伤害——在他们的心目中,排在第一位的校园伤害是“软性”的“语言伤害”!
在今年的“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中,29个省市的小学生投票选出了自己认为“最急迫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结果,有比例高达81.45%的小学生选择了“语言伤害”。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的网站上曾推出“师德禁语征集汇总表”。上面列出了63条出自教师之口,让学生们感到深受伤害的话语,诸如“你有病啊?”“你精神不正常啊?”“你没长记性啊!”等等。这些话可能是老师“恨铁不成钢”时脱口说出的,但可以看出,对于思想单纯、没有设防能力的孩子来说,会带来很大的心灵伤害!
学校中有的语言伤害还来自同伴。许多小学生表示:同学互相起外号,有的同学被激怒而发生冲突,更多的被起外号的同学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压抑和痛苦。《知心姐姐》杂志社经常接到一些家长的电话,诉说自己的孩子因受到同学挖苦和嘲讽,对上学产生了恐惧感,不想继续上学或者要求转学。今年8月,广州的一位妈妈在电话中哭着说:儿子高考已经上了重点线,但他不想去上大学,害怕又进入一个备受“折磨”的环境。她说,儿子以前和同学讨论各种学习外的问题时,常受到同学嘲笑:“你也懂足球?”“你说的是上个世纪的事。”他被这些“语言”害得遍体鳞伤,自信心被彻底击垮了。
专家指出,应对校园的软性伤害,加强师德教育是一方面,同时也要对孩子进行有关指导。一位从事心理工作的家长说,他小时候曾当众取笑过一个同学过大的耳朵。当那位同学哭着冲出教室时,他才意识到了什么。因此他当了家长以后,很早就告诉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要再这样做了。这位父亲的经验应当给广大家长以有益的启示:让孩子了解语言伤害有时候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严重。
《中国教育报》2004年12月11日第1版
- 上一篇:北京试行新课程评价标准
- 下一篇:青少年读书上网主要为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