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增强技术与人类的未来——记一(4)班家长讲坛
在2024年的家长讲坛第一讲,李海怡同学的妈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李亚明老师曾经给小朋友们讲授了进化论的基本问题和基本立场。在2025年3月24日,海怡妈妈再次来到一(4)班,给大家带来了“人类增强”这一引人入胜的话题。有关“人类增强”的探讨和进化直接相关。当代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进化的速度、方式和方向都不同于以往,我们的未来发展不再是仅仅由自然决定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由人为的技术所决定。技术位于人与自然之间。原本人类借助技术改造自然,而今,技术正在有力地塑造人类自身。在这类塑造人类未来的技术中,即将产生最大影响的就是所谓的“人类增强”技术。
“人类增强”技术意在将人类的智力、生理和心理能力提高到正常水平之上,突破人类身体和认知的自然限制。“人类增强”的实现可以依赖基因编辑技术,脑机接口技术,以及外骨骼技术等。在这些技术的改造之下,人类已有的能力能够极大地提升,如拥有超乎寻常的记忆能力,同时也能够具有原本不具有的能力,例如夜视能力。得到提升的能力或新的能力能够帮助人轻松实现各种各样的目的,使人生活得更轻松、更快乐,更健康,同时也能使人创造更大的价值。但是,这些技术同样会带来大量的社会、法律和伦理方面的困惑,甚至导致人类的内在价值受到侵蚀。各种国际公约、宣言和地方性法规都对这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做出了明确的规范,并且对于相关规范的探讨构成了当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热点话题。海怡妈妈带领小朋友们了解了这些即将改变人类生活的技术,并引导小朋友们一起思考,应当如何应对这些技术对社会基本价值带来的挑战。
海怡妈妈首先介绍了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能够非常有效地治疗很多本来难以治愈的疾病,比如,镰状细胞贫血。镰状细胞贫血是一种由于血红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红细胞形态异常的遗传性疾病。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将错误的基因序列切除,使身体恢复正常功能,从根本上治愈疾病。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对某些免疫相关基因进行修饰,增强免疫细胞对病原体的识别和攻击能力,从而提高人体整体的免疫力,使人更不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感染。
除了让人更健康,基因编辑还可以让人更有爱心。这类应用被称为情感增强。很多人认为,随着人类能力的不断增加,情感增强可能比其他类型的增强更为重要和紧迫。一方面,当代科技的发展让人们获得了极大的力量,并且更容易获得毁灭性的技术。另一方面,道德自然进化的能力是有限的,道德教育的作用也有限,并不足以帮助人类应对当前的困境。因此,用生物医学手段加速道德的进步才能保护人类不受技术发展的伤害。很多美德都有一些能够为技术所操纵的生物和心理基础。我们可以通过生物医学方法增强人的自律、耐心、同理心,以及乐观主义等品质,从而获得一种全能的能力去过各种各样的生活。
认知增强可以让我们创造出更加丰硕的人类精神和文化成果,使人的理性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展现。某些基因与神经突触的形成和强化密切相关。编辑这些基因以增强其功能,可能促进神经元之间形成更多、更稳定的突触连接,提高突触传递效率,使大脑不同区域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顺畅和高效,有助于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智力活动的提升。一般情况下本来我们看一本故事书,要花好几天才能记住里面的所有故事,经过智力增强,就像有个小魔法精灵在帮忙,看一遍就能把故事里的每一个细节都记得牢牢的,还能自己编出好多新的故事来。以前上课的时候,老师讲的知识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猴子,我们要费好大劲儿才能抓住几只,经过了智力增强,就好像有个大网,一下子能把猴子全部抓住。小朋友们做以前觉得很难的题目,现在一下子就能找到答案,可能还会因为觉得题目太简单而感到无聊。
然而,海怡妈妈也指出,当人类能够活得更久、更聪明、更健康,也会面对新的问题。例如,这可能导致社会资源分配更加不平衡,富有人群更有能力和机会使用基因编辑技术延长寿命,而贫困人群则难以获得,从而加剧了社会不平等。同时,大量人口寿命延长可能对资源、环境等带来巨大压力,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说我们灵长类近亲的道德地位低于我们是因为它们较低的精神能力,那么我们可以推测,比我们精神能力高的存在物可能拥有比我们更高的道德地位。一些人认为,通过连续世代的基因增强,社会断裂将会在智人物种之中出现。美国哲学家福山曾对此表示担忧,提出如果只是一些人而不是所有人类都得到了增强,结果将不仅仅导致已有的资源、机会和福利等方面分配不平等的恶化,还会造成一种更加意义深远的不平等,那就是具有更高道德地位的一个群体的出现。此外,如果只有一部分人得到显著增强,我们不同的身体结构将让我们很难共享一个物质世界。有观点提出,一个在基因上增强了的人类种群,可能因为不能适应为普通人设计建造的社会环境而成为残疾人。如果增强不是仅仅增加了人的身高或力量,而是增加了新的身体结构和功能,这种不适应就更明显。如果增强了的人类为适应自身需要重建了社会环境,那么不适应的就是没有增强的这部分人。不仅增强的人和普通人很难生活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在不同方面增强了的群体也很难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
当代生物学哲学研究也提出,我们的高智商能够让我们预期我们的行为对于他人的结果,并根据结果评价行为,这就是道德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也就是说,认识到我们有相同的感受,为我们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提供了理由,从而促进我们做出道德行为。如果人类增强技术的普遍应用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改变了人们的精神状态、生活方式,以及身体的结构和功能,对他人感同身受将越来越困难,甚至根本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失去重要的道德动机。这就为发展人类本质中所包含的道德能动性构成了阻碍。在一个普遍增强的社会中,人们不会倾向于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解决这些问题,而是自然而然地将困难的解决诉诸新的技术。当技术让生命和竞争变得更加容易,增强了的群体可能会失去培养和发展重要的人类精神的机会。
另一项和人类增强密切相关的技术是外骨骼技术。外骨骼技术是一种可穿戴的机械装置,能够与人体骨骼和肌肉相配合,增强人体的力量和耐力。帮助老年人或残疾人恢复行动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军事和工业领域,该技术可使士兵和工人更轻松地完成高强度体力工作,如搬运重物、长时间行军等。外骨骼的“厉害之处”在于它能够突破人体生理极限,在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外骨骼有望在未来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极大地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脑机接口”技术也将将作为重要的“人类增强”技术改变人的生活。“脑机接口”是指在生物(人或动物)大脑与外部设备或环境之间建立起的一种新型实时通讯与控制系统,从而实现脑与外部设备直接交互的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帮助瘫痪患者控制轮椅、假肢等,恢复部分生活自理能力;2025 年,我国的“北脑一号”系统成功为渐冻症患者实现无线植入式中文语言解码。患者通过大脑信号直接生成“我要喝水”和“想散步”等语句,实时解码准确率达52%,首次让失语患者用意念重建交流能力。在军事领域,士兵可通过意念直接指挥武器系统、操控无人机等,提高作战效率和反应速度。
这项技术也将带来伦理上的风险。通过神经技术,第三方也可以直接地操纵我们的行为。例如,神经营销公司正在测试诸如嵌入潜意识刺激等潜意识技术,通过引发人们无法有意识地察觉的反应来促使其做出购买决策,例如,更喜欢某种类型的商品。这些技术甚至可以用于实施精神控制。深部脑刺激(DBS)之类的侵入性神经技术干预,可用于引发一个人的态度和信仰的广泛变化,让个体对某些言论持有更加积极的态度,增强参与者对某种宗教的信仰,为精神操控和洗脑提供前所未有的机会。在“脑机接口”的应用中,恶意行为者可通过干预人脑与机器的连结,削弱或消除用户对应用程序的控制,甚至劫持“脑机接口”控制的设备(如智能手机、电动轮椅),从而剥夺受害者的自主控制权;我们也可以凭借这种连结对个人大脑活动进行修改,塑造他人的意图,对他人进行直接控制。
脑机接口还能够改变人的冲动控制、情绪、诱导疼痛以及奖赏系统的调节。冲动控制能力的改变会使人难以抑制突然出现的欲望和行为冲动。行为不再受自己理性的主导;疼痛的诱导会使身体处于不适和痛苦的状态,从而限制个体的身体活动能力,使得生理性自主受到严重的挑战;奖赏系统的调节会改变人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和追求目标。会对一些不良行为或成瘾行为产生过度的动力,让人过度追求某些即时的、低层次的奖赏,而忽视了自身原本设定的更有意义和价值的长期目标。以上情况中,人的自我控制都受到巨大的挑战。个体的行为和决策更多地受到外部技术干预的影响,而不是基于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导致自由意志被削弱。
“人类增强”技术正在越发紧密地与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海怡妈妈给每个小朋友赠送了一本书 ——《揭秘人工智能》。该书作者是一位著名的儿童作家,在书中通过大量有趣的图画对技术应用的前景做了生动展示。在讲座过程中,海怡妈妈适时地结合书中的内容,为孩子们解释人工智能可能使人类的到何种程度的增强,以及增强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在整个讲座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趣,全都听得津津有味,现场还不时地爆发出笑声。在提问环节,孩子们积极踊跃,提出了许多充满创意和思考的问题。海怡妈妈耐心地一一解答,与孩子们展开了热烈的互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此次家长讲坛,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知识面,更引发了他们对当代前沿科学技术的强烈兴趣。
撰稿:李海怡妈妈
摄影:田玉娟
供稿:田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