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南极》——三年级(2)班家长讲坛科普主题讲座
2024年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对自然奥秘的探索兴趣,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部的张通老师,同时也是三(2)班张亦舟同学的爸爸,于4月22日上午带领三(2)班的同学们开启了一场新奇有趣的南极探秘之旅。
讲座伊始,张通老师以生动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了南极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冰雪大陆。张老师首先以他亲身参与的第40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活动引入,他通过诸多珍贵的一手影像资料,为孩子们展示了南极无与伦比的壮美:海天之间纯净到极致的蓝白,巨大的冰山、广袤的冰原、绚丽的极光、猛烈的暴风雪、可爱的企鹅,南极主人与“外来客”的和谐相处,这些显露出地球最原始、最自然、最野性的极致之美让孩子们深感震撼。
“当你们凝视南极大陆,你们眼中映照的不仅是一片冰封的土地,更是一部自然界最神奇、最深邃的故事。”张老师用形象生动的比喻,为孩子们讲述了南极的前世今生:数亿年间,南极经历了怎样的沧海桑田变化,才形成如今的模样?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冰川融化又会对世界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张老师作为冰冻圈科学领域的专家,通过对南极冰盖的研究,向孩子们展示了气候变暖大趋势下,自然变化背后暗含的粮食安全、地缘政治、大国博弈等人类社会危机。孩子们全神贯注、认真地聆听,也深深地为我们未来的地球家园感到担忧。
孩子们开始思考,“这片终年被冰雪覆盖的神秘大陆,究竟有什么魔力吸引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地去探索?”“中国的南极科考队员又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在南极建立五个科考站,向世界展示着不可替代的中国力量?”“科考队员们是如何冒着生命危险远渡重洋、奔赴到这片广袤荒芜的极寒之地?”“他们在什么样的复杂变化的环境中开展科学考察?”“去内陆科考和生活拥有哪些特别的体验?”……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张老师在现场耐心、仔细地为大家答疑解惑。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南极科考的魅力,张老师还特别为孩子们播放了《挺进南极之巅——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内陆队科考纪实》短片。通过观看科考影像记录,孩子们切身地感受到了大国重器“雪龙号”科考船犁海破冰的勇气和魅力,也亲眼目睹了南极内陆科考队勇士们无畏艰难、勇往直前,挺进“人类不可接近之极”——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的壮举。
当孩子们看到科考队从中山站出发,一路颠簸、一路跋涉到泰山站,然后穿越恶劣暴风圈,战胜酷寒、缺氧的死亡禁区,最终抵达昆仑站。他们对南极极端恶劣的科考环境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深刻地体会到了科学探索的不易,中国科学家们勇于拼搏、甘于奉献的南极精神深深地触动着每一个孩子的心弦。
“南极科考虽然很艰辛,但也充满了无穷的乐趣。” 与阿德利企鹅的不期而遇、时不时来和人类抢食的贼鸥、海钓时意外发现晶莹透明的博氏南冰鰧、寻找可以吸住磁铁的神奇矿石、品尝地球上最纯净的冰块、在昆仑站参加升旗仪式时的热泪盈眶、在冰穹A零下40度的严寒中赤膊为祖国振臂高呼的火力全开、在南极春晚上全体团员深情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张老师的精彩回忆,大大地激发了孩子们想要探索南极的欲望,很多孩子表示长大了也要做科学家亲自去南极看一看!
那么,科学家们都在南极有什么重要任务呢?为了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家们在南极的科考工作,张老师特意设置了“猜猜科学家在做什么”环节,孩子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家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积极抢答,现场气氛热烈而活跃。
通过精彩有趣的互动,孩子们明白了:那架看起来超级酷炫的固定翼飞机“雪鹰601”原来可以为南极内陆队员的快速运输、应急救援和航空科学调查提供强力的保障;那些放飞在南极上空的巨大白色气球和架设在地上的一排排仪
器,正是气象学家们用来观测南极气象的秘密法宝;那门酷似大炮的巡天望远镜和观天“巨眼” 射电望远镜,可以帮助天文学家们在地球上最理想的观星地仰望苍穹,探索宇宙的奥秘;那些从冰层深处钻取出来的长长的大冰棍,竟然可以揭开南极乃至整个地球气候变化的秘密,通过它们,冰川学家们甚至能与百万年前的气候变化来一次跨时空的无声对话;那些由“大风车”和太阳能板组成的新能源发电系统,更是彰显了中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决心和大国担当……
“极地考察能力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能够持续深入地开展极地科考,离不开强大的国力支撑。正是祖国的强盛,才让科学家们有机会将激情和热爱烧燃在那片冰天雪地里。”听着张老师的讲述,孩子们不禁为祖国的强大感到自豪和骄傲,他们眼里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心中涌动着蓬勃的科学力量。
“崇尚科学、开拓创新的探索精神,需要每一代人的努力去续写。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看着孩子们清澈的眼眸里满含着求知的渴望,张老师在讲座结束时,特别鼓励同学们要大胆地去奔赴心中的星辰大海,只要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精神,勇于挑战自我、突破极限,以更宽广的视角去看待世界,用科学的眼光去探索未知,每一棵小树苗都能在未来成长为中华民族的参天大树。
我们的孩子,未来可期!
撰稿:张亦舟妈妈
指导教师:李志强老师
供稿:李志强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