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English

“学生讲坛”系列报道之五:亲身经历还是道听途说 ——走进马可·波罗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1年 04月 14日 浏览: 打印
“学生讲坛”系列报道之五:
亲身经历还是道听途说
                ——走进马可·波罗
撰稿:六5班   葛逸盟
四月十一日,六(5)班王心竹同学在五楼报告厅为同学们开讲。她演讲的题目是:亲身经历还是道听途说----走进马可·波罗。
她的讲解,令大家受益匪浅。我们不仅明白了马可·波罗出访中国的原因和路线,还了解了《马可·波罗游记》中介绍的内容和引发的争论。马可·波罗15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来到中国,在元代的上都(今内蒙古草原)生活。他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最后回到了威尼斯。回国后,他在监狱里,和一位比萨作家一起完成了《马可·波罗游记》。 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被翻译成多种欧洲文字,广为流传。它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可·波罗游记》是一部奇书,但它却引发了不少争论。王心竹同学以生动的叙述和幽默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环环相扣的故事,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了马可·波罗和他所经历的是是非非。 马可·波罗和他的游记给欧洲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为开拓东西方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马可·波罗是一位伟大的旅行家和商人,“马可·波罗”更是东西方文化开拓者的代名词。
读书要善于思考
   
六(5)班     王心竹
我们家的书架上有一本精美的画册,书中的图片都是十四世纪前后的欧洲人根据《马可波罗游记》中的描述而画的。但是令我奇怪的是,画中的中国人是欧洲人的样子,深目高鼻;城市的建筑也多是欧式的,尖尖的屋顶;还有一些无头怪人等荒诞的画,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爸爸妈妈帮我找来了《马可波罗游记》等书,由此我走进了马可•波罗的世界。
同学们大概都知道马可•波罗吧!或许大家可能只知道他是个来过中国的外国人,事实上《马可波罗游记》一直受到争议,怀疑或肯定,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争辩。
在这次演讲中,我主要向大家介绍了马可•波罗的传奇人生、《马可波罗游记》怎么写成的以及游记的大致内容。我还对三个经常引起人们争论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第一,马可•波罗说自己在中国生活了17年,还担任过官职,但为什么在中国的史书中没有关于他的记载?第二,马可波罗为什么只字未提茶叶?茶叶在中国实在是太普遍了。第三,为什么没有提到万里长城?这可是中国的象征。
我的讲演并不是让大家只是简单地记住“马可•波罗到过中国”这句话,而是通过有关史料,让大家自己来推断、证实这句话,这不是更有意义吗?实际上,我们要的,不仅仅是结果,还有过程。世界上有太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这都需要我们去学习、去认识、去探索,这才是我的真正目的。
                                 
推荐书籍、节目:
1.《马可波罗游记》(冯承钧译)上海书店出版社
2.《探索·真相还是谎言?》(cctv4录制专题节目)
3.《希利尔讲世界史》(希利尔著,陈继华、刘娟译)
4.《成长的书香》(谭旭东主编)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5.《朝花夕拾》(鲁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