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English

五年级学生讲坛第二讲报道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5年 05月 18日 浏览: 打印
2015 年4月1日,我们五年级全体同学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A楼5层报告厅进行本年级第一次的“学生讲坛”活动。此次活动中,我们班叶紫南同学带来的《伟大的诗圣 杜甫》这个演讲,题材新颖、条理清楚、引人入胜,让我对“诗圣”杜甫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家对于杜甫并不陌生,他是众所周知的一位唐朝诗人: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后人又称其为杜工部或杜少陵。杜甫生于公元712年的一个书香世家,他7岁开始写诗,15岁便小有名气,一生留下了1500余部作品。其中有我们特别熟悉和喜爱的 《春夜喜雨》和《江畔独步寻花》。“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万物复苏,期盼丰收的农民祈祷天降甘霖,而春雨仿佛知道人们心思似的如约而至, 杜甫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大声赞好。《江畔独步寻花》描写了杜甫在春暖花开的时节,独自沿锦江江畔散步时看到的美丽春光:“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我们从诗中仿佛亲身来到了锦江江畔,看到了绽放的鲜花,闻到了沁人的花香。
杜甫的诗在我印象中一直是欢快的、令人愉悦的,但通过叶紫南同学的演讲,我知道了杜甫生活的时代是唐朝由盛到衰的时期,他以诗歌的形式记录历史事实,见证了唐王朝由兴盛一步步走向衰败的历史过程,因此他的诗又被称为 诗史 。而且,杜甫是一位非常伟大的诗人。
首先,杜甫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从《房兵曹胡马》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杜甫的雄伟志向。他在诗中写道:“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 峻,风 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这首诗表面写马,实为喻人,表现了杜甫当时非常渴望为自己的国家建功立业,施展远大抱负。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杜甫站在山顶上的身姿之潇洒,把众山饱览于眼底的感觉,也因此读懂了他的心胸之开阔,襟怀之豁达,志向之高远,
其次,杜甫具有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杜甫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当国家遭受灾难时,他会见花泪流听鸟鸣而心惊。他在《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念惊心。”而当国家形势好转时,他又为国家的大好形势而欣喜若狂,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他的喜怒哀乐已经随着国家的脉搏一起跳动。
第三,杜甫具有忧国忧民的精神。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充分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刻同情;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则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
正如叶紫南在讲坛中说: “杜甫一生以学养写诗,他是苦难人间的歌者。他的诗文不仅做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而且,从始至终贯穿着忧国忧民的主线。 他是一个胸怀社稷、时刻关注百姓安危的人,富贵时他不沉醉于安享荣华;贫贱时,他不沉沦于一己辛酸,他真正担当得起‘伟大’二字。”通过叶紫南同学的讲解,我对杜甫获得“诗圣”这个称号有了更深的认识,心中对于他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走近杜甫犹如走近一座巍峨的大山,在大山面前我们肃然起敬,他是我们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的一道光彩,他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是啊!杜甫留给我们的,是一种忧国忧民、刚正不阿的精神。而叶紫南同学的演讲,也让我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