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童趣 劳动传承——记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首届劳动文化节
当端午的粽香遇上六一的欢笑,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文化盛宴在北师大实验小学拉开帷幕!5月30日上午,学校以“粽香童趣 劳动传承”为主题,为三年级全体学生打造了一场融合传统文化与劳动实践的首届劳动文化节。以六一活动为契机,通过跨学科整合打破课程边界,将道德与法治的价值引领、心理学科的认知发展、劳动教育的实践体验有机融合,形成 “认知 — 情感 — 实践 — 反思” 的完整育人链条。活动既呼应 “五育并举” 的教育方针,又通过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劳动中理解责任、在协作中培育心态、在实践中建构价值观,实现从 “知识传递” 到 “素养落地” 的转化。
【文化启幕:当端午遇见童心】
活动在悠扬的轻音乐中开启,敬爱的吴校长亲手包粽子,为同学们雄黄酒点额,揭开了首届劳动节的序幕。
【劳动实践:小手创造大智慧】
1. 心流厨房·巧手包粽
食堂变身“劳动工坊”,同学们分组围坐,在老师指导下铺粽叶、填糯米、缠棉线。尽管手法稚嫩,但专注的眼神和互相配合的默契让现场暖意融融。“我的粽子像个小火箭!”“看,我包了爱心形状!”创意十足的粽子引得阵阵欢笑。最终,“最美粽子”“最创意粽子”收获专属贴纸奖励,成就感满满。
2. 五彩手绳·传递祝福
一根根五彩丝线在指尖穿梭,同学们或独立完成,或互助编织,将手绳赠予同伴、老师,或者计划带回家送给家人。“红色代表快乐,蓝色代表勇敢!”小小的手绳承载着对节日的美好期许。
3. 艾草香囊·缝制愿景
安全针、无纺布、清香艾草……同学们一针一线缝制香囊,有的写下“希望爷爷奶奶健康”,有的许愿“考试顺利”。班主任老师为每人点上一抹雄黄,寓意驱邪护佑,仪式感十足。
【家校共育:劳动点亮成长】
“孩子回家兴奋地说要教我们包粽子!”一位家长反馈道。学校将劳动教育延伸至家庭,鼓励同学们假期与家人共制粽子,用劳动联结亲情。活动尾声,每位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手册,为文化节画上圆满句号。
以劳树德,以文化人
同学们在包粽子、系五彩绳、制香囊等趣味活动中,不仅体验了劳动的快乐,更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北师大实验小学首届劳动文化节,不仅是一次节日庆祝,更是一堂生动的“生活课”。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中感悟文化传承的意义,在团队协作中体会劳动的价值。当童真与古老智慧相遇,劳动的种子已在心田生根发芽——这便是教育最美的模样。
端午安康,童心飞扬!
期待明年再相约!
撰稿:王艳梅
照片提供:陈雨 陈梅 王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