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English

探索传媒 感受未知——我校红通社小记者参观中国教育电视台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年 04月 19日 浏览: 打印

春风拂面,杨柳依依,4月10日,北师大实验小学电视台红领巾通讯社(简称红通社)的三十六名小记者一行于早上八点钟在孙彬、刘芸、李砚成老师的带领下乘大巴前往中国教育电视台参观。

一路上同学们热闹地讨论着幻想中电视台的样子。电视台大楼雄伟耸立,上到15层,就来到了我们当天参观的地方了。映入眼帘的是大大的台标“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大厅里宽敞明亮,古老的摄像机演绎着它的悠悠历史,背面的显示器上展示着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的巨幅照片,显示出了电视台独特的文化氛围。

负责带我们参观的是电视台的首席男主持人郑建军叔叔,他高高的个子,谈吐幽默,博学多才,全程讲解了好多电视台的知识。他先带我们来到演播室,“这里是拍《全国人民教育联播》节目的,《全国人民教育联播》会在每日6点半播出。”可是奇怪的是,整个房间并没有见到一名摄像师,只有铺在地面上弯弯曲曲的轨道和三个动态播放长安街实景的大屏幕。郑叔叔解释说,直播时,由于人在直播间里走动会分散播音员的注意力,所以直播间除了主播人越少越好,这时摄影机器人就派上用场了,它只需要通过在后台导播间的操作,就可以在轨道上180度录制节目了。

随后,我们来到了隔壁的导播间。房间有倒计时的时钟,还有各式各样的机器设备,门对面有一块巨大的屏幕,上面分成了许多块小屏幕,有的在显示正在播出的节目,还有的是黑屏的。

紧接着,郑叔叔带我们来到演播室,这里是把节目转到电视上的重要环节,郑叔叔告诉我们录像一般是延时30秒左右播到电视上的,这样以保证播出时准确无误。

最后,我们来到了《E视界》的主播间,这个主播间的桌子很有特色,是字母“E”的形状,郑叔叔就是这个节目的主播。叔叔告诉我们:“作为一名主持人除了要有完美的口才,还要有超常的速记能力。每次背台词的时间只有30分钟,有时只有15分钟,比如6点半开播,一般6点才拿到稿子,然后要用不到30分钟背下7000多字的稿子……”在羡慕的同时,不少同学暗下决心要练习主持人基本功——速记。郑叔叔看我们跃跃欲试的样子,让我们上去体验一下做主持人。孙老师也鼓励我们上去即兴发挥,模拟录制节目。在高年级大哥哥大姐姐的带动下,我也鼓足勇气,走到台上,模拟主持人讲话,真是很难忘的体验啊!

通过这次参观,我们看到了很多之前没有看到的高科技设备,认识到专业主持人的基本素质。不知不觉中参观就要结束了,我们合影留念,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个又新奇又特殊的地方。

回来的路上,同学们兴奋的交流着彼此的收获,这次活动不仅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还让我们了解了播音技巧,对我在校播音工作也有很大帮助。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

——参观中国教育电视台有感

每日一诗栏目组:曹琳汐、林思辰

2018年4月10日早上,我与校园电视台的小记者和老师一同到中国教育电视台参观。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中国教育电视台。走进电视台,有好几位老师正在那里迎接着我们。一位叫正屹的叔叔带着我们参观,并给我们介绍了教育电视台里的各种设施。

开始知道参观电视台时,我并没有多期待,也没感到有什么迫不及待,只是觉得的确应该多长长见识,看看世面。顺便也了解一下主持人的更多素养、技巧。但是从我踏入CETV电视台的那一刻起,我的想法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首先,最让我感到惊艳的是先进的设备。我们参观了直播室,一位风度翩翩,令人感到很亲近的主持人,为我们讲解新的节目和设备,其中有一个摄影机器人,它可以用于录制节目,不会打扰到主持人正常发挥。那时,我就在想,这真的是太神奇的东西了。或许刚刚看到它的人,或者不了解他的人,不会觉得有什么厉害之处。可是,对于我们这种已经录制过很多节目的人,那就意义非凡了呀!可以设想,如果在你主持或者录制节目的时候,有一大群人围着你,进行拍摄,肯定会影响到你的发挥。但是如果变成了机器人,它们就会没有任何影响,仿若无物。

紧接着,我们就来到了一个平整的平台。这里看起来很诧异,因为别的地方都有主持人的麦克风等工具,而这里就一块大屏幕。地面是灰色的,又平整,又洁净,什么都没有。这时,郑叔叔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设计?一位三四年级的小同学在我面前回答了这个问题:因为有虚拟投影。我顿时感到恍然大悟。之前我并没有注意到他,但是这回答的确是太令人感到惊艳了!果不其然,主持人对我们赞不绝口。

不一会,主持人带我们来到了导播室,这里可以说是技术最静谧的工作室了。主持人先为我们讲述了各种机器、硬件等设备的用法与操作途径,真的很高科技,最为震撼的还是那直播中的延时。大家都知道直播就是现场播出,但是如果仔细的人观察就能够发现,我们在电视中收到的报道并不是同时发出的,通俗点来说就是有误差。这误差是多少呢,就是:一分零三秒。大家可能会感到很奇怪,为什么不第一时间播报现场情况呢?这就是令我感到深思之处了,主持人为我们讲解道:“延时的作用就是在播出时有技术漏洞,或者出现了不可逆的错误时,进行修改和更正。”

时光飞逝,参观很快就结束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中国教育电视台。这次参观使我学有所获,知道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知道了我们的电视台还有更高的目标,还可以做得更好!我想我们的校园电视台有朝一日一定能变得像中国教育电视台一样好,一样棒!

参观中国教育电视台感受

三(3)陈诗亚三(5)李嘉祺三(6)刘智涵

指导教师 李在励

4月10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早晨我们电视台的小记者沐浴着阳光怀着愉快的心情,去了中国教育电视台参观。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主持人叔叔全程带着我们参观了演播厅、转播室和直播间。

我们首先来到了演播大厅,在演播大厅里看到了一个模拟互动的演播台,可以和旁边主播台互动,这里还有一台自动的摄像机,自动摄像机通过电脑的编程可以自动完成摄像。离开演播大厅我们来到了转播室,转播室是编辑节目并转播出去的地方。使用一台主机电脑来把节目转播给观众,这里还有一台备用电脑,如果主机出了问题,备用电脑会立即替换使用。随后我们来到了直播间,我们看到了一个罩子,有同学问主持人叔叔,这个罩子是做什么的?原来它是一个提词器。

我们还轮流当了主播,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我们在校园电视台主持的时候,只是面对全校一千多人,而这里的主播是要面对全国的人,所以肯定比我们在校园电视台主持要紧张,但是他们却能很好得完成自己的主持工作,这一定是他们努力的结果。

这次去电视台参观,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见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设备,比如摇臂、会自动拍摄的机器人等。我们知道了,电视是如何制作、如何播放,录播是可以后期修改的,而直播却不可以,因此直播对于主持人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我们还知道了新闻联播用的稿子是“九字稿”,播报天气天气预报的时候,主持人后面是没有地图的,只有一块绿布,地图在他的旁边。尽管这样,主持人也能精确地指出他想指的每一个地方,这也是对主持人能力的极大考验。

通过这次参观,我们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知道了做一名真正的主持人不是那么简单的。以后我们再主持校园电视台节目的时候,也要努力做到更好。

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参加这种活动,让我们增长见识,更加了解电视台。

印象中国栏目组

指导老师 张晓艳

2018年4月10日,我们印象中国栏目组的代表们参观了中国教育电视台,以下是代表们的参观感受:

4月4日早晨,我们接到印象中国栏目组张晓艳老师的通知,要去参观中国教育电视台,真是太好了!我当时非常激动,而且这种兴奋和激动的心情一直延续到参观中国教育电视台当天。

4月10日上午,我们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北京长安街上的中国教育电视台。在参观的过程中,大家听得非常认真。我们通过电视台老师的讲解,了解到了很多关于电视台的知识,学到了很多电视台的播放术语,比如直播、录播、导播、主播、备播等。我还知道了在播放或者制作节目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虚拟技术,使节目的视觉效果更加出色。我在参观的过程中,也知道直播时的设备有很多:4台摄像机、开播计时器、倒计时器等。整个上午,我仿佛就像穿梭在高科技的时光隧道中,聆听着电视台幕后的故事……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知道了每次播出的精彩电视节目的背后,会有很多辛勤工作的人员在幕后默默付出。所以,我要向这些电视台的叔叔和阿姨们学习,多学本领,将来把我们北师大实验小学电视台做得更好!

——来自二(2)班 李泽阳

我很荣幸能去中国教育电视台参观,也很感谢老师能给我这次机会。我在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做一名主播有什么要求,那里的设备有哪些,电视节目是怎么拍摄的……回来后,我也希望我能做一名好主播。

——来自二(5)班 秦竹青

一进到演播室,我就被惊呆了,好高级啊!听讲解员叔叔说,以前主播都是面对摄像叔叔,而现在主播只要看机器人就行了。机器人有两个,当天只看到一个,叫“十里河”,它沿着轨道给主播拍摄,这样可以减轻主播的工作压力。旁边还有一幅立体直播图,主持人背对这个大屏幕播报新闻,他们自己是看不见屏幕的。这些都让我大开眼界。

原来我每次看电视新闻时,我都觉得主持人都是看着稿件朗读,稿子在大屏幕上,可是参观完电视台,我听到讲解员叔叔说主持人没有稿子可读,都是靠主持人平时的知识积累,然后随机应变地现场发挥,我真是太佩服他们啦!我们校电视台的小主持人们还差得很远呢。

让我们继续加油吧!向着做一个合格主持人而继续努力。

——来自四(1)班 田芯铭

生活总是靠经验累积出来的,相信这三位小记者通过这次参观经历,深深地感受了电视台工作者背后的努力与辛苦!感谢学校和教育电视台给予我们这么好的学习机会!

实小体育界栏目组

指导老师 尹俊尚

吴桐 冯源

我们的学校组织了校园电视台的30多名同学去参观中国教育电视台,去中国教育电视台参观是一种新的体验,新的期待。以下是我们栏目组小记者们的参观感受:

知道消息的当天早上,钱佳宜对我说:“周二我们要去参观电视台,8:00到地下室体操房集合,穿校服,戴领巾、队干部符号,背一个小书包,里面装水杯、笔和本。11:30回学校,午饭在学校吃,下午正常上课。” 听到这个消息后我想象着国家级电视台的样子,应该有着雄伟的建筑,现代化的高科技设备,和专业的主持人团队,这使我激动了很久。

满怀希望地和同学们一起坐着车到达了中国教育电视台。首先我们走进了直播间,那里有一个大屏幕,上面呈现出了长安街上车辆穿行的画面,原来这就是长安街上的实景景象,真是壮观。

直播台旁还有一条弯曲黑色的轨道,上面还有一个黑色的不规则形状的东西,经过主持人的讲解才得知这其实是一个自动摄像机,可以自行做事。

之后我们进入了导播间,那里有很多的电脑和我没见过的按键,还可以通过大屏幕看见直播间的样子呢。

最后我们进入了录制间,主持人说:“那里的三个摄像头中左边的是框女主播的,中间的是框男女两个主播的,右边的是框男主播的。”我们中的几名同学在录制间的桌子上即兴表演了几段采访,体会了一下当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主播的感受,其中,蒋乐一同学非常勇敢,发挥超常,说的井井有条,我觉得我应该向她学习。

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设备很高科技,期待我们的校园电视台能引进一些先进的设备,变得更高科技一点。同时,我们也倍加珍惜这次机会,因为我们遇见了我们需要学习的榜样。面对比自己厉害的人们,我们应该虚心学习,请教他们。我非常喜欢这次活动,希望以后还有机会!

参观电视台观后感

——《好玩的数学》栏目组张伊晴、杨文嘉、段皓语

指导教师 陈晓娟

2018年4月10日,我们栏目组三位成员和我校电视台的部分成员在孙老师的带领下去参观了中国教育电视台,我们在那里收获了很多知识。

早在大巴车上,我们就一直在讨论真正的电视台会是什么样子?是有很多尖端的设备呢?还是跟我们的校园电视台差不多呢?可是,到了电视台,我们才发现很多地方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电视台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普通”。在那里,工作人员为我们讲解了有关电视台的很多知识,让我们大开眼界。

我们电视台在录节目时摄像机只有两个,两个主播都要同时拍入镜头。而专业的电视台有四个摄像机。第一个摄像机能同时拍到两个主播,实现一个完美的片头。后两个摄像机是分别用来拍男、女主播的镜头,最后一个摄像机可以从各个角度拍到场景,适合拍一个精彩的片尾。这四个摄像机不仅能够拍摄到任何角度,而且还能自由切换呢!

我们看到的画面有一些不是真实的,像我们最常看的《天气预报》,主持人用手指的地方不是想象中的屏幕,而是一块布,主持人只是在用手比划,而图像的效果则是用现代虚拟技术制作出来的。再比如说我们爱看的奥运会,像是一些成绩表之类的也是用虚拟技术做出来的。

我原本以为电视台的主持人是先要背好稿子,再在提词器的帮助下播报。可是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一般电视台的主持人都是看一遍稿子就直接播报了,当然不免会需要提词器,而教育电视台的主持人是不需要提词器的。原来,这些主持人都具有很强的速记能力。我终于明白了当主持人是多么不容易啊!

在我们走出电视台时,我们还念念不舍地往回望着,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希望下次还来参观中国教育电视台!科技正在进步,也希望我们实小也能把这些设备“搬”到我们的校园里,使我们的电视节目更加生动、精彩!

参观电视台观后感

《玩转编程》栏目组 訾天大、姜博僖、聂维清

指导教师 刘芸

2018年4月10日,我们30多名小记者在孙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去了中国教育电视台参观。

在电视台里面,有老师给我们做介绍,我们也向他们一一打了招呼。紧接着,其中一位老师带着我们走进了一个房间。一进门,我就看到了四个非常醒目的单词缩写:CETV(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英语:CHINA EDUCATION TELEVISION)。字母的旁边是三块巨大的屏幕。屏幕上放映的是长安街的实景(中国教育电视台坐落在长安街上,这是一个地理优势)。屏幕的前方有许多条轨道,轨道都很窄。

这时,恰好有一位同学问老师:“老师,我好像还没有看到摄影师呀?”老师笑着回答:“我们采用机器摄影,看,这些轨道就是为它准备的。根本不需要人推着它走,只要把程序编程设定好了之后,它就会沿着轨道自己走。当节目看完之后,它会自动将摄像机停止。”我问:“那摄像机能不能加上特效呢?”老师说:“可以,但不是用摄像机,而是工作人员在导播间时加上特效。”也就是说电视台直播都是延时的,让我惊讶的是现在拍节目都这么高科技了呀!在导播间里,老师说:“录节目分直播和录播,但直播也会有30秒的延迟,可以用这30秒来做特效。”

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我们认识到了很多新的设备和知识,比如机器人摄像机、还有那奇怪的相机和那些高科技,最让我惊讶的是,让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主持人都是背稿的!都不用台词本和提词机,在这点上我们小学电视台要加油啊,不然就会在录像里看到很奇怪的表情。这就是中国教育电视台,如果有机会,下次我一定还要来!

教育电视台参观感受

音乐天地栏目蒋乐一

指导教师 王瑾

2018年4月10日,我跟随校园电视台去了中国教育电视台参观。为了让我们更加了解电视台以及如何将自己在电视台的工作做得更好,学校专门组织了这次活动。出发前,我们三十多个同学就已经激动不已,有的提前做好了“功课”,有的准备好了笔记本,准备有所收获。

一进门,电视台的叔叔阿姨们就十分热情的和我们打招呼,为我们讲解的是“一哥”郑建军老师,“法治天下”就是这位老师做的主持,怪不得那么面熟。首先,正老师带我们参观了直播间的各种设施,如:可移动的屏幕、摄像机器人等 ......大家纷纷拿起笔,在本上记录起来。接下来是导播间,正老师为我们介绍说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虚实合成、错误纠正,全都要在这里进行。郑老师还为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延时”。大部分延时都在一分三十秒左右,在这段时间里可用来更正错误。关于是直播还是录播,正老师也为我们做了解释:是直播还是录播,取决于节目的不同,但一般新闻节目都是直播,这样才能让观众看到第一时间的消息。最后,我们又回到直播间,不仅和叔叔阿姨们合了影,还在主持人的位置上即兴发挥了一段呢。在离开电视台时,同学们都很不舍,希望下次还能再来参观学习。

此次活动,我通过在电视台实地参观,与主持人叔叔阿姨的交流,懂得了许多知识,明白了直播时的技巧,相信在未来,一定能把主持做得越来越好!

中国教育电视台 CETV 观后感

指导教师 郭琴

4月10日,我们37名小记者去参观了中国教育电视台。

宋泽昕

在参观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新颖的设备,当然也缺少不了摄像机。而令我们倍感疑惑的是一条轨道。据主持人的解释,现在的设备比较先进,不再用人工录像了,而是用一个机器人来代替。这个机器人就叫轨道机器人。在春节晚会、中国好声音等大型电视节目制作拍摄中,都能见到这种器材的身影。它们可以在拍摄中可以突破场地条件限制,在镜头形式上可以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更大的灵活性。他能够完成非常稳定的运动镜头,运动的同时还能进行镜头的推拉摇移、升降和变焦。在铺设的摄像轨道上,可以非常灵活的来回移动,对于空间小、摄像师拍摄收到限制的一些场合中,它能发挥出最大的优势。至于怎样移动,那就需要根据后台人员的操作了。

祁玥鸣

演播室的地板是由黑、白、灰三种颜色涂成的,这就是用于做特效的地板。当需要特效时,它们会被投放到这些特殊颜色的地板上。同样,在播报天气预报时,主持人时看不到观众能看到的中国地图的,那里只是一张绿幕。主持人叔叔又给我们讲解了直播和录播的区别。录播是提前录好的一段视频,直接放上去就可以了,而相反,直播的要求更高,因为主持人需要随机应变对付突发状况,也可能出现忘词的情况。

付世杰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技术就是播放延时。延时直播是指有观众参与的现场直播节目提前一定时间开始,延时直播就是节目播出的时间,要比节目开始的时间有一定的延迟。延时的目的是为监播人员提供一定的监播时间,以防止主持人失误或技术失误无法播出。国家广电总局规定,有群众参与的电视节目必须延时播出20秒以上。延时直播绝非录播。录播是指播出前把整档节目按播出要求编辑录制,做成完整节目的播出带,按规定播出时间进行播放的方式。

参观中国教育电视台

朱翊珺、周千盛、吴斯衍

指导教师:张璐

2018年4月10日星期二,很高兴有机会和同学们一起到中国教育电视台参观,中国教育电视台简称“CETV”。

到了中国教育电视台,孙老师带我们坐电梯上楼,一出电梯,我们来到左边的一间大厅里。这个厅很大,一进门就看到地上有象火车铁轨一样的轨道,但是火车轨道要窄的多,我左右看了一下,看到了轨道上摄像机,我立刻就明白了轨道的用途。跨过轨道,往左走,我看到了三个大屏幕,上面正在动态播放着长安街的实景,每个屏幕都从不同的角度显示长安街的景象。

电视台的郑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这个大厅的用途。这里是专门邀请专家来到现场进行直播的地方,屏幕前面有一张桌子和四把椅子,是给主持人和专家坐的,这个地方叫“长安街”。

郑老师让我们转过身向后看,我看到了一个拍摄机,拍摄机是一个机器人。这是一款新的拍摄机,以前,是由专业人员在现场拍摄,调整角度,现在变成了由人在另一个房间控制机器人来拍摄,这个房间叫导播间。

我们来到了导播间。房间有倒计时的时钟,还有许多机器,还有一个大屏幕,上面分成了许多个小屏幕,有的在显示正在播出的节目,还有的是黑屏的。

出了导播间,郑老师带我们参观了主播间。主播间在一张像“C”形的桌子,面对摄像机,左边坐女主播,右边坐男主播。郑老师让大家轮流坐下来体验一下当主播的感受。我刚坐上去,就发现正前方有四台摄像机。这时郑老师告诉我们,最上面那台摄像机能调节高低,它的作用不大,主要是下面那三台摄像机来拍摄,上面这台摄像机降下来,就是告诉主播拍摄开始了。下面的三台摄像机,中间的是来拍男女主播的,女主播面对的那台是专门拍女主播的,同样,男主播也面对着一台专用摄像机。

随后我们与郑老师合影,上午的参观活动就结束了。

这次旅行我感觉非常有意思,也感觉受益非凡,在旅行中增长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开阔了视野,让我见到了电视台的真实样子。我真要谢谢孙老师和学校帮我们安排这次旅行。下次有机会我还要去!

电视台参观感受

科学视界节目组 齐梓寒、徐婉淋、杜陈祎

指导教师 陈雨

本周二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教育电视台,真是太高兴啦!在电视台里,我们看到了非常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展示。比如:可以移动的机器人、制作虚拟化特效的房间还有一种特殊的法宝,延迟技术。

可以移动的机器人是电视台最新的设备,电视台希望使用这个设备既能减少一些人员同时又可以保证录制质量。这个机器人下面有一条弧形的铁轨,这条弧形的铁轨可以帮助机器人让它沿着这条轨道来运动,想想如果摄像叔叔一直举着巨大的摄像机来回奔跑得多辛苦啊,有了这款机器人就帮了大忙。

吸引我的另一个叫导播间。就是更好的完善频道和技术能源聚集的地方。为们什么这样说能?答案就是:那里全都是高科技设备,而且我一进门就看见了4-6台电视和可以调节的设备。我看那上面的可调节按钮那可是成千上百呢,有调音乐的、速度的、字体的、清晰不清晰的、播放效果的、时间的等。我相信,在那工作的人肯定学习特别好,因为呀,那么多按钮怎么记得过来呀!

还有就是虚拟现实了制作虚拟化特效需要特殊的场所。比如需要灰色的地板,这样可以更好地制作。制作过程是这样的:比如,一位天气预报员,电视上播出时后面那张地图我:是假的,但她可以准确地指出哪是哪,原来在她右边有一张真实的地图,她可以看着右边的图来说,不过播播出时我们看不到右边的图,只能看到她后面那张地图,也就是通过虚拟化技术制作到画面里面去的。原来是这样的,真是神奇!

还有就是直播和录播的区别,直播是直接播出,录播就是先录下米在进行千千万万次的修改,直到你满意,就可以播出了。

这次参观让我学到很多画面背后的故事,了解到现在电视台采用机器人来拍摄以及采用虚拟化技术、延迟技术已经很通用了,真是受益匪浅!

参观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有感

实小体育界 南彭序 钱佳宜 赵诗砚

指导教师 张红丹

2018年4月10日星期三,实验小学37名小记者在孙彬老师的带领下,兴高采烈的去参观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

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中国电视台,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灰色的大楼,非常气派,负责接待的老师热情的带领我们参观,从大门口到各个楼层均有武警战士的把守,突然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首先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郑屹老师,郑老师是《e世界》的主持人,乌黑的头发里夹杂着些许银丝,他掷地有声,字正腔圆的声音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我们倍感荣幸。郑老师声情并茂的向我们介绍15层的直播厅,深深的让我感受到了科技时代的先进。

接着我们来到了导播间,为了让我们更深入的参观到导播间,接待的老师将最大的屏幕打开,我在屏幕上一眼就看到了刚才经过的直播厅,此时郑老师向我们详细的介绍了“直播”与“录播”的区别: “直播”是直接播出;“录播”是先录好后可以无数次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像我们学校的“每日一诗”“新年联欢会”就属于录播,此时的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电视台的魅力。

走出了导播间,我们来到了《e世界》的直播室,郑老师向我们详细的介绍了“摇臂”和他们使用的九字稿,九字稿是每行有九个字的稿子,因为有科学家试验过:每行九个字可以增加字的大小。郑老师还强调,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当主播都是要会速背法的,主播都不使用提词器的,我们听了后都瞠目结舌,打心里佩服这些主播。

短暂的参观很快就结束了但是我们收获满满,对电视台又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感谢孙彬老师和各位指导老师为这次活动辛苦的付出!

中国教育电视台观后感

四(5)班孙敬璨、何昊祺、黄知行、郑仲韬

指导教师刘烜

4月10日,我们电视台的三十多名小记者去了中国教育电视台,也称CETV,我们终于有机会去看看电视节目是怎样诞生的。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郑建军叔叔接待了我们,向我们讲述了长安街的实时监控、虚化影像、延时、演播厅、机器人拍摄等。

首先,我们来看了长安街的实时监控。我们从实小坐车来到中国教育电视台我们非常高兴,来到大门前,我就感受到一种威严,我们一个人一个人派发了一个小贴纸,上面写着CETV,我们上了电梯,在电梯里,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看见了中国教育电视台这几个大字,我们进了大厅发现了三个超大的电视,上面都在放视频,而且很真实,我们就问:“老师,这是什么啊?”这是长安街的实时监控,老师微笑着对我们说,我们拉开了窗帘,发现,长安街上的情况好像被映照下来了,我们知道了,原来报纸上常说的实时监控就是这个啊!

接下来我们看了虚化影像,老师举了个例子,比如:“天气预报上的姐姐为什么向两边看?”有人说是蒙的,有人说是看着指的,这时老师反驳了他:如果能看见,为什么还叫虚化影像呢?我们都不再说话,郑老师说:这是因为摄影机只能拍到一部分,两边还放着真正的地图呢!老师说完这句话我们都惊呆了,原来天气预报还藏着这样的秘密。

往后老师说由于时间关系只让我们简单的看了看延时、机器人摆设拍摄等,却重点讲了演播室。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个;一个是摄影机器人,它的功能主要是直播。直播时,由于人在直播间里走动会分散播音员的注意力,所以直播间除了主播人越少越好。这时摄影机器人就派上用场了,它只需要通过在后台的操作,就可以在轨道上录制节目了。另一个是关于播出延时的事。最开始我还以为延时是网络出了问题。经过老师讲解才知道,原来是在录制半分钟后才开始播出,这样万一出了差错,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可以在这半分钟内播放先前已经录制好的视频,以免影响节目的质量。

演播室一进门可以看到一个大大的小写e原来这是一档新节目叫做:e世界,而郑老师就是这档节目的主持人。e从正面看来左边的麦克风是女主播坐的位置,右边的麦克风是男主播坐的位置,正对着前方有三架摄像机,左边的这台是拍男主播的,右边是拍女主播的,中间是框两个人的。斜上方有1到5台投光机,是专门为了好看才用的。正屹老师还说现在的新闻联播还是有稿的,而中国教育电视台是无稿的。指导员孙老师说中国教育电视台的提词器能我们学校也会有呢!

我们从楼上下来还看见了郑老师帅气的肖像。

这次参观,对我们来说是个很难得的机会,因为电视台有一百多人,而每一次来的人只有不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况且,我们班4个还是个这学期才加入进来的新手。郑老师的讲解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为我们学校的校园电视台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真希望还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