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English

皎皎明月照今人,悠悠文化传千古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6年 12月 15日 浏览: 打印

皎皎明月照今人,悠悠文化传千古

——四年级语文组开展项目式学习学科实践活动

习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部已经明确,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立德树人”;中考、高考都开始把传统文化作为重点考察内容,并在所有科目中继续增加传统文化比重。《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第三条提出:在教学中重视对国学经典文化的学习,重视历史文化的熏陶,加强与革命传统教育的结合,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使语文教学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之一。第四条提出:小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

基于以上背景,四年级语文组结合北师版小学语文教材四上以“明月”为主题的第二单元的学习,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开展了以“皎皎明月照今人,悠悠文化传千古”为主题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正式开展前,教师们先结合本单元主体课文和拓展阅读,让学生全方位多种角度感知了“月亮”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月亮”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由结组,确定所要研究的子课题。学生主要是围绕与“明月”有关的古诗、成语、传说、传统节日以及中国人登月的历程等,进行选题。确定分组后,学生小组研讨,定制了研究计划。

确定研究计划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收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梳理出现象背后所隐藏的规律。比如:有的小组通过收集李白与“明月”有关的古诗词,总结出“月亮”在李白的诗中有如下象征意义:1.代表诗人悲伤的心情;2.表达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3.展现诗人对人生的思索和感悟等等。这些研究成果以“研究报告”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最后,学生在班级以讲坛的形式,汇报小组的研究成果。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初步掌握了“项目式”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同时,在此次活动中,学生通过研究与“明月”有关的传统节日、诗词、成语和传说,了解了“明月”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进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丰富多彩,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学生在研究中国人探索月球的历程的过程中,也被中华民族勇于探索、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所深深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