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语文教师参加双榆树学区说课展评活动
我校语文教师参加双榆树学区说课展评活动
3
月6日,我校语文学科朱凌燕与常军两位教师参加了双榆树学区说课展评活动。本次说课的主题是:立足常态练内功,提高质量促发展。我校非常重视中心学区的这次说课活动,组织成立了备课小组。领导、教师与说课老师一起共同深入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分析研究教材,探讨教学策略与方法,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通过深入的集体备课研讨,老师们对于如何把握教材,以及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指导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朱凌燕老师的说课内容是《欲速则不达》,这是一篇成语故事,文章内容简短,但阐释的道理极其深刻。要想使学生真正领悟文章所阐释的道理,光依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要的资料引入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确定了 “巧引资料丰文本,细品语言悟道理” 这个研究主题。恰当的资料引入,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文中的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使学生对文中人物的行为有正确的认识,进而深刻地领悟“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本次备课,我们还特别关注了学生学法的指导,如: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感受突如其来的消息令齐景公措手不及;把“霍地”换词体会齐景公失去常态的急切;通过对比句子体会齐景公的心急如焚;抓一系列动词体会齐景公的急不择法等等。教是为了用不着教,授之以渔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常军老师的说课内容是《劳动的开端》,这
篇文章选自《把一切献给党》,作者是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是一部在
20
世纪
50
年代就脍炙人口的自传体小说,写的是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优秀战士的感人故事。由于这篇文章讲述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比较远,常老师采取了先引导学生读原著再学习课文的方法,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感到陌生。根据文章的特点,我们研究确立了“恰当运用教学策略,促其得意得言得法”的研究主题。通过不断的研究与碰撞,我们找到了文章中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点,由此上挂下联,使学生不仅能体会到作者劳动的艰辛,同时也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黑暗的旧社会是造成劳苦大众生活悲惨的根源。教师还特别关注了学法的指导,运用了联系上下文体会、联系生活积累学习、发挥想象力感悟、交换词语品味、引入资料学习等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通过课后作业的巧妙设计把读一篇文章与读一本书很好地结合起来,以此达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目的。
这次说课活动,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说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更重要是促进了我校语文教师队伍的发展,增进了教师团队的凝聚力,为打造了一支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勇于探索、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奠定了基础。我们相信在校领导的正确引领与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语文学科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