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English

敬业,群体的写真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05年 04月 11日 浏览: 打印

  在对教师进行访谈的过程中,最让人感动的就是这个群体对事业的执着、热爱。敬业,便是这种热爱的结果。

  当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北京市教师需求状况调查”、“教师教育改革”两个课题组的工作人员深入到教师们当中,并逐步深入他们内心的时候,“感动”,就一直伴随着每一个人。在北京市的海淀、崇文、丰台、通州、大兴、顺义6个区,接受访谈的数十位教师(包括校长)敞开心扉,极为自然地吐露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没有任何掩饰或夸张地讲出自己的所作所为。在整理出几十万字的访谈资料后,课题组负责人之一、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康丽颖说:“读着厚厚的访谈笔记,我感觉就像与每一位教师面对面地谈话一样,完全被访谈中的对话所感染,快乐着他们的快乐,激动着他们的激动,困惑着他们的困惑。”

  走进教师的真实生活,酸甜苦辣的味道搅拌在一起。而唯其真实,所以生动,访谈为我们勾画出一幅教师群体的写真。

走进教师的日常生活

  在很多人眼里,教师的生活很令人羡慕:工作环境好——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收入稳定——旱涝全有保障;一年有两个假期——可以带薪休假,等等。

  如果这样远距离地“看待”教师这个职业,肯定太过于表面了。只有当你“接触”教师时,才会发现他们的生活远不是那么悠然自得的。

  “工作不分8小时内外”

  由于工作本身的特性,教师们一般每天早晨要在学生到校之前到校,晚上要等到学生离校之后再走。

  一位有35年教龄、即将退休的中学语文教师,这样描述了自己几十年来的职业生活:“这么多年来,寒假和暑假的大部分时间,星期六、星期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教学工作了,不能够有真正意义上的休息。我观察,做教师的都一样,哪个休息日也不能不用几个小时来备课,谁都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休息”。

  另一位访谈到的班主任老师说:“我们学校一天上9节课,正式安排的是8节,晚自习有时我们得看着,尤其是当班主任的,你不能走啊。你看我当班主任时一般(晚)10点才回家,天天如此,顶着星星来,戴着星星走。”几位女教师说到,平时忙一天,晚上想给家人做点好吃的来不及。一周当中就是到周末做点复杂的,一般都是买着吃。

  虽然有两个假期,但是放了假,很多教师仍然不得歇。一位女教师描述说:“一到假期我就是一个家庭主妇了,要带孩子加入特长班,学剑桥英语,学美术书法。孩子累,我也累,他学习的地点如果远,我就在学校等;如果路近就赶回家,洗衣服、做卫生,到了假期还不做做家务?”还有相当多的教师是在假期中参加学习、培训,“平时没时间学,不充电就更感不上时代了。”

  “百分之百都是亚健康状态”

  由于工作本身的繁重和隐性压力,再加上个人生活的负担,教师的健康日益成为问题。访谈中,一位小学男教师在讲到自己的健康状况时说:“老师的身体,我觉得百分之百都是亚健康。比如我自己,每天处理完学校的事情大约在下午5点左右,再有点别的事,6点多回到家,再做些家务。早上6点起床,晚11点左右休息。现在做教师的生活水准还比较低,还算不上‘小资’,更算不上‘中产’,因为‘小资’还有一定时间去进行一些锻炼。可教师根本没这个时间,忙了一天回到家就是想休息。而且老师的工作很难用时间段来衡量,他不像工人一天工作8小时,之后想工作也工作不了了——因为没有设备了,只能休息。而老师一天到晚从始至终都在想着整个工作、教育教学,躺在床上脑子里都在琢磨学校的事儿。比如什么事怎么去跟某个学生谈,他才好接受;再赶上一些突发的事儿,老师就更不得休息,脑子里的弦总是绷得紧紧的。所以我觉得老师的身体基本上百分之百属于亚健康状态。”

  “感觉就是累”

  谈到工作的繁重程度,一位教师的话比较有代表性:“现在总感觉没有休息的时候,精神一直是绷着的。这届带完了,还有下届;中考考完了,还有会考,然后是学生参加高考,哪个考的压力都不小,都要成绩。很累,真的很累!我感觉状态不好,太紧张,身心疲惫。我不光想过换工作,还想过退休呢。”

  有位教师的话也许可以很好地回答社会上对教师职业的某种认识:“我概括我最大的特点是老想着学生,这是当过教师的人长期体会之后才能说出来的一个心得。很多没当过老师的人所理解的教师,除了一教一学之外还有什么呢?他们不知道,没有活生生的教师和活生生的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互相支撑,教育就是没血没肉的!”

不是深爱,不能如此

  敬业,在这里绝非溢美之词。对于教师群体来说,没有对这项事业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没有一种奉献精神,很多事情是做不到的。听这些普通教师娓娓道来,你可以体会他们对事业爱得多深。这爱,正是敬业的根基。

  吃苦耐劳,易于满足

  小小的一件事、学生一点点的成绩、一句悄悄话,都能让老师感到满足、感到幸福。在采访一位小学教师时,她的话里好几次用到了“幸福”这个词。其实都算不上“事”,但在她眼里那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我觉得当个小学老师挺幸福的。有时候走在楼道里,一个学生一下子抱住你,跟你很亲近,你就觉得很幸福。”这位老师前几年曾当过班主任,现在由于身体的原因教写字课。但她还有“班主任情结”:“如果身体允许,我肯定会回到班主任的位置上去,即使这项工作很琐碎。其实琐碎也是一种幸福,细细去想就能把它看成一种享受。”

  “作为老师,当你看到孩子们成材,或者他们回来和你聊天时,你会觉得他们那么可爱。因为你教育的是人,是活生生的人。假如有一天在电视上或媒体上看到哪位著名人士是你教过的学生,那你心里会多自豪啊!”

  淡泊名利,心态平和

  教师工作本身的时间、强度、压力、复杂程度都够大,而物质待遇方面(如工资收入、住房等)比起许多其他事业单位,差距也还比较大。但教师们普遍能够以一种比较平和的心态来对待。

  这是一位老教师的一席话:“还差半个月,我工作就满28周年了,感觉还不错。特别是这几年,工资待遇总是在逐步上升,尽管幅度不太大。教师的基本收入维持正常的吃穿用没有问题。当然你要说做大事,要买房子要置车,还是有点力不从心。不过一般人没有那么高的奢望。”

  还有位老师说:“教师活得实在是辛苦,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国家对教育确实是越来越重视的。我买的是商品房,大部分工资都交贷款了,又上有老,下有小,娘家、婆家,方方面面都要用钱,比如现在我续本科学历也是一笔开支。所以基本上没什么存款。”虽然如此,当问到她有没有改行的打算时,她很坚定地告诉我们:“我属于那种干什么就专什么的。就是喜欢(当老师),从心底喜欢。也许开始我不懂什么就上了师范,但等我走进去之后就喜欢上了。我还真是没有这个打算。”

  对于目前的教学、工作条件,老师们很知足。一位老师笑着说:“若干年前,我还往家背钢板蜡纸,回家刻卷子呢,现在带一张软盘就可以了。”——在这些普通教师的心里,幸福的含义就是这样简约和具体。

善于反思,富于批判

  作为教育实践、教育改革与研究的思想者,教师们对于目前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不是盲从,而是既有热情和投入,也有对改革的忧虑与思考。

  “教育经不起那么多的折腾”

  谈到改革,一位校长显得有些忧虑:“教育经不起那么多折腾,还是要稳步推进。就是说应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办法。探究式教学也好,民主式教学也好,传统的方法不能都不要了,所以咱也不能把过去的东西全丢掉了。中国的基础教育还是很不错的。教育的发展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有些我们不足的东西是受制于经济条件,比如学生动手能力差,比如体育活动、计算机教育。”

  “边教学边研究能不能提高学生很难说”

  边教学边搞研究,能否真正让学生受益?教师们对此存在着很大困惑。“让中学搞研究性教学,按道理来讲应该这样,这可能也是世界教育的一个方向。但我们作为中学老师,课程这么多,哪有时间做啊?老师们可以做,但边教学边研究能够提高自己,能不能提高学生很难说。”

  “想学习没时间”

  教师作为教育者,当然想让自己有更多的知识储备、有更高的教学水平,这些都需要通过学习获得。但是教师有时间学习吗?一位中学教师说的是心底里的话:“真是想学啊!因为在工作中真的感觉现有的知识不够用。现在专业上就是因为一直教着课,还能跟上,但现在老师有的知识方面和学生相比差远了,我想多学点。前些天人家到我们学校里来征订科技杂志,我一看挺好的,关注一下科技方面的问题,我也订一套吧。当时还借了两本,结果拿来以后,根本没时间看,这不又原封不动还回去了。真的没时间。我们女教师回家以后有家务,还有孩子要照顾呢!”

  “对教师的培训应落在实处”

  “我觉得对教师培训真要呼吁一下的是落到实处。因为教师抽出点时间来参加培训不容易,但现在对教师各种各样的集体性培训,很多是交叉的,你培训了这个我还要来培训这个。这样既浪费了教师的精力,也浪费了政府的财力,浪费了大家的时间。要说真能像你们这课题说的,系统地把教师真正需要的东西整理出来,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培训就好了,大家都轻松了。现在的继续教育也是方式挺多,外出学习、培训、平时听课,等等,但还应该说不是像大家期望的那样真正见效。”

  《中国教育报》2005年4月11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