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English

让孩子学会“感激”的德育探索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04年 11月 17日 浏览: 打印

江苏常州市局前街小学的“感激教育”始于对一些生活现象的思考。一位四年级学生的家长来到班主任处诉说心中的“失落”:“我们在加班之后,为儿子准备生日礼物和丰盛的菜肴,给他点燃生日蜡烛。儿子漫不经心地拆开礼物包装,搁在一边,蹦出一句话:‘10岁的生日就这样过?没劲!’我和丈夫惊愕了,儿子一点儿也没有感受到我们的关爱……”

  类似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

  学校因此围绕学生生活育德,初步构建以“感激”为主题的德育系列:感激生命,学会珍爱;感激他人,学会关心;感激未来,学会憧憬;感激挫折,学会坚强;感激环境,学会爱护;感激机遇,学会把握。

  局前街小学首先开展了围绕主题设计宣传标语的活动。如在“感激校园”的主题活动中,先开展“我喜爱的校园”征文评比,再征集以“感激环境”为主题的校园标语和广告语。一条条标语发自孩子之心,又润泽着孩子的心灵,营造了浓郁的德育环境。接着,少先队大队部、语文组和图书馆联合推出了“读感激故事,写感激故事”的活动。师生一起寻找“感激故事”,写“感激故事”,收集各种文本的感激故事,学校根据不同年级,编印《感激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了思考,懂得了感动,在潜移默化中转化为感激的行为。国旗下讲话、红领巾电视台、班队活动、年级联合活动,为孩子们构筑了一个个抒发情感的舞台,通过主题演讲活动,帮助孩子们用善感的双眼去发现身边的拥有,并勇敢地用语言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各种形式的演讲交流,又潜移默化地通过“故事渲染”和“情景管理”的理念,在全校师生中营造了“感激文化”。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实践一年多来的“感激教育”,将学生与他人和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建构起一种道德化的社会关系。“感激教育”让学生、老师、家长共同获得了道德的成长。

  专家点评:德育的切入与深入 成尚荣

  德育的起点具有多端性,因此德育应该有不同的切入点。局前街小学“学会感激”这一切入点的确定,一是基于对学生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他们从现象入手,从问题出发,逐步形成切入点和教育的主题。由于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因而德育的内容是真实的。二是基于对感激问题的深度分析。感激,反映并体现着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感激总是与理解、良知、责任感等联系在一起。不会感激,就不会善解人意,不会理解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就不可能有责任感。

  切入是为了深入,切入以后也必须深入,否则德育工作可能是做表面文章。局前街小学紧紧围绕感激教育,有不少深入实施的措施和做法。首先形成主题教育的系列,创设了情境,让体验感激、学会感激充盈于学生的生活之中,形成了教育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其次向活动方式的变革深入,让学生在征集校园标语、广告语中,在读故事、写故事、编印故事集与演讲中,有体验,有探究,有感悟,从而使感激教育从墙上的标语走下来走进学生生活,进而走进了孩子们的心灵。第三,感激教育向课程深入,在课程中渗透,让感激教育有了植根的土壤,有了依托的载体,进而形成感激教育文化。

  (成尚荣: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

  《中国教育报》2004年11月16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