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English

英语课程标准第四部分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03年 10月 09日 浏览: 打印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1-9'ELA'4)


  、教学建议(1-9'ELA'4.1)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1-9'ELA'4.1.1)
  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
  1、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1-9'ELA'4.1.1.1)
  2、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1-9'ELA'4.1.1.2)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1-9'ELA'4.1.1.3)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1-9'ELA'4.1.1.4)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1-9'ELA'4.1.2)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英语教师要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1-9'ELA'4.1.2.1)
  2、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1-9'ELA'4.1.2.2)
  3、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1-9'ELA'4.1.2.3)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1-9'ELA'4.1.2.4)
  (三)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1-9'ELA'4.1.3)
  本《标准》以学生 "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1-9'ELA'4.1.3.1)
  2、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1-9'ELA'4.1.3.2)
  3、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1-9'ELA'4.1.3.3)
  4、活动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1-9'ELA'4.1.3.4)
  5、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9'ELA'4.1.3.5)
  6、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1-9'ELA'4.1.3.6)
  (四)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1-9'ELA'4.1.4)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教师应做到: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1-9'ELA'4.1.4.1)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1-9'ELA'4.1.4.2)
  3、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1-9'ELA'4.1.4.3)
  4、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1-9'ELA'4.1.4.4)
  5、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1-9'ELA'4.1.4.5)
  (五)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1-9'ELA'4.1.5)
  语言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1-9'ELA'4.1.6)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做到:
  1、利用音像和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1-9'ELA'4.1.6.1)
  2、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个性化学习;(1-9'ELA'4.1.6.2)
  3、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1-9'ELA'4.1.6.3)
  (七)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1-9'ELA'4.1.7)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如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表演、英语角、英语墙报、主题班会和展览等。教师要善于诱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八)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1-9'ELA'4.1.8)
  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为此,教师应该做到:
  1、准确把握本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1-9'ELA'4.1.8.1)
  2、发展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1-9'ELA'4.1.8.2)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自己的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之中加以运用;(1-9'ELA'4.1.8.3)
  4、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1-9'ELA'4.1.8.4)
  5、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1-9'ELA'4.1.8.5)
  6、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1-9'ELA'4.1.8.6)
  (九)遵循课时安排的高频率原则,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1-9'ELA'4.1.9)
  英语课程从3年级起开设,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3一6年级英语课程应遵循长短课时结合、高频率的原则,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活动。3、4年级以短课时为主;5、6年级长短课时结合,长课时不低于两课时。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班容量一般不应超过40人/班。
  7一9年级和普通高中的英语课程建议每周不少于四课时。为了使广大教师更好地理解上述教学原则,特提供以下教学案例,仅供参考。

  、评价建议(1-9'ELA'4.2)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一)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1-9'ELA'4.2.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评价应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自我评价对于学习能力发展的意义,并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在各类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评价应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二)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1-9'ELA'4.2.2)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为了使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应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以测试和非测试的方式以及个人与小组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可有多种,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平时测验等。
  形成性评价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评价记录方式。无论何种方式,都应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三)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1-9'ELA'4.2.3)
  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在日常的形成性评价中,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或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如果学生对自己某次课堂测验成绩不满意,可以与教师协商,·暂不记录成绩,学生在经过更充分的准备之后,可再次参加评价。
  (四)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1-9'ELA'4.2.4)
  教师要时刻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反馈作用。例如:
  1、评价是否促进了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和自信心的建立?
  2、是否反映了学生学习的成就?
  3、是否反映了教师教学中的成功之处与不足?
  4、是否反映了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或不足?
  教师要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五)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1-9'ELA'4.2.5)
  终结性评价 (如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终结性评价必须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力争科学地、全面地考查学生在经过一段学习后所具有的语言水平。
  测试应包括口试、听力考试和笔试等形式,全面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听力测试在学期、学年考试和结业考试中所占比例应不少于20。听力测试应着重检测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应把脱离语境的单纯辨音题作为考试内容。笔试应避免单纯语音知识题和单纯语法知识题;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
  (六)注意3一6年级英语教学评价的特殊性(1-9'ELA'4.2.6)
  3一6年级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要依据。
  3、4年级的期末或学年评价应采用与平时教学活动相近的方式进行,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与学生交流等方式,考查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5、6年级的期末或学年考试可采用口笔试结合的方式。口试要考查学生实际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考查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听和读的技能,形式应尽量生动活泼。
  终结性评价可采用等级制或达标的方法记成绩,不用百分制。
  (七)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1-9'ELA'4.2.7)
  进行评价时,应当考虑评价活动占课堂整体教学时间的比例。要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要避免使用过于烦琐的评价程序,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进行评价。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或以评价为目标进行教学。
  (八)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1-9'ELA'4.2.8)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及相应级别的教学目标为依据。二级的评价由地方和学校组织进行,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五级和八级的评价应在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进行。其他级别的评价由学校组织实施,也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选拔性考试应依据本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地情况,确定适用级别,制订考试要求。
  为了使广大教师更好地理解上述评价原则,特提供以下评价案例,仅供参考

  、课程资源的开放与利用(1-9'ELA'4.3)
  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等。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保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教材。作为学校英语教学的核心材料,英语教材除了包括学生课堂用书以外,还应该配有教师用书、练习册、活动册、挂图、卡片、音像带、多媒体光盘、配套读物等。学校应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与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选择经教育部门审定或审查的教材。所选用的教材应该具有发展性和拓展性、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应该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教材应该做到语言真实、内容广泛、题材多样。教材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方式。根据英语教学的特点,学校可以适当地选用国外的教学资料,以补充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除英语教材以外,学校和教师还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如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等。
  为了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开拓教和学的渠道,更新教和学的方式,增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英语课程要充分利用图书馆、语言实验室、音像设备等基本的和常规的教学设施。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尽可能创造条件,为英语课程提供这些教学设施。条件较好的学校还应该为英语教学配备电视机、录像机、计算机、VCD、DVD等多媒体设备。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设置视听室,向学生开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在开发英语课程资源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网络上的各种媒体资源以及专门为英语教学服务的网站为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另外,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又为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交互功能的计算机和网络学习资源还能及时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再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分享学习资源成为可能。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自己的英语教学网站,开设网络课程,进一步增加学习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学校应该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组织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或图书柜。鼓励学生制作班级小报、墙报;鼓励学生交流学习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学生和家长的经济承受能力。要注意开发多层次、多类型的英语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不能一味追求课程资源的多样性而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更不能造成课程资源的浪费。学校要建立有效的课程资源管理体系。已经具备的课程资源要充分利用,要杜绝课程资源闲置的现象。要不断地对课程资源进行更新和补充。
  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过程中,要坚决制止编写、销售和使用粗制滥造的教辅材料。严格禁止学校和教师购买或向学生推荐非法出版印刷的模拟试题、同步练习等材料。

  、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建议(1-9'ELA'4.4)
  英语教材是指英语教学中使用的教科书以及与之配套使用的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自学手册、录音带、录像带、挂图、卡片、教学实物、计算机软件等等。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英语教材要以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为编写指导思想。在满足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应尽可能灵活多样,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一)教材编写原则(1-9'ELA'4.4.1)
  1、发展性和拓展性原则(1-9'ELA'4.4.1.1)
  英语教材的内容和活动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学习和使用教材获得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为终身学习创造条件。为此,教材应该尽可能采用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内容的编排方式要有利于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举一反三,并有利于他们在语言运用中发现语言规律。
  2、科学性原则(1-9'ELA'4.4.1.2)
  英语教材的编写要依据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语言水平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应该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过渡。低龄阶段或初级阶段的教材要重视语音基础和听说能力的培养,高级阶段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教材应根据不同阶段学习的特点,在教学内容和要求等方面各有侧重。
  教材在内容、目标和要求等方面应该有完整的体系。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跨文化交际意识等内容和目标要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支持。语言学习对语言材料的再现率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教材的编写应该保证重要语言现象有足够的再现率。教材应尽可能选择真实、地道和典型的语言素材。
  3、思想性原则(1-9'ELA'4.4.1.3)
  英语教材应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国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材既要反映中国的传统文化,又要有利于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的精华,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提高鉴别能力。
  4、趣味性原则(1-9'ELA'4.4.1.4)
  教材不仅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还要尽可能通过提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为此,教材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提供具有时代气息的语言材料,设置尽量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愿望等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
  5、灵活性和开放性原则(1-9'ELA'4.4.1.5)
  教材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在不违背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教材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伸缩性,究许使用者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补充。教材除了包含课程标准规定要求掌握的内容以外,还应该提供一定量的额外内容,供有能力的学生选择学习。
  (二)教材使用建议(1-9'ELA'4.4.2)
  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1、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1-9'ELA'4.4.2.1)
  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以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对教材进行适当补充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对教材进行补充或取舍时,不应该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要避免为了考试而随意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如有可能,应尽量与学生一起协商补充或取舍哪些内容。
  2、替换教学内容和活动(1-9'ELA'4.4.2.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教材中不太合适的内容或活动进行替换。例如,如果教师认为某个单元的阅读篇章内容适用,但阅读理解练习题设计得不合理或不适合自己的学生,就可以用自己设计的练习题替换原有的练习题。如果教师认为某部分的语言不够规范或缺乏真实性,教师可以选用其他语言材料取而代之。
  3、扩展教学内容或活动步骤(1-9'ELA'4.4.2.3)
  在某些教材中,教学活动的难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教师认为某个活动太难,就可以扩展活动的步骤,增加几个准备性或提示性的步骤,从而降低活动难度。如果活动太容易,教师可以对原有的活动进行延伸,比如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或辩论、增加词汇训练、进行写作训练等等。
  4、调整教学顺序(1-9'ELA'4.4.2.4)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比如,现实生活中周围发生了某件重要事情,教材中有一个内容相关的单元,如果在延续性和难度等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就可以提前学习这个单元。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另外,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后,原来的顺序也可能需要相应的调整。
  5、调整教学方法(1-9'ELA'4.4.2.5)
  由于客观条件的差异、学生现有水平的差异以及具体教学实际情况的差异,有时教材推荐或建议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实际教学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注意调整教学方法。
  6、总结教材使用情况(1-9'ELA'4.4.2.6)
  教材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应该及时对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的使用是否达到了预先制订的教学目标;
  (2)教材的使用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满意情况;
  (4)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哪些明显的优缺点;
  (5)如果继续使用该种教材,应该在哪些方面做进一步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