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English

警惕“新课程流行病”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04年 10月 26日 浏览: 打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内容开放、灵活起来,教学手段开始先进、多样,学生也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然而在新旧教学思想交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活”而不“实”的倾向:

  一、假民主、假自主。

  新课程提倡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求知,主动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思维方式去探索、发现。于是,“你喜欢读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喜欢谁的做法?“你有哪些好方法?”成了课堂的“流行曲”。学生也开始确实以各自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探究。结果,喜欢的、不喜欢的通通学过去,五花八门的解题方法被忽视,只剩下一两种所谓“最佳”方法……教师仍然是课堂的“总指挥”。学生的民主、自主何在?

  二、新版“放羊式”。

  为了体现自主学习的新理念,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有的教师悄悄地退出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说到哪,教师就跟到哪;学生汇报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说狐狸真聪明,老师就说你真棒;学生喜欢小猪及时享乐,老师说这样活着也很潇洒;争论了半天没结果,老师就说大家各抒己见,争论得非常激烈,表现不错,有兴趣的课后可继续辩论……为了让学生自主,教师没了主见,教学无主次,不能正确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有的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有的跟在学生的后面,对学生百依百顺,有的甚至退出了教学的舞台,成了一名旁观者,把自主学习异化为放任自流,实属新版的“放羊式”。

  三、“小组合作”秀。

  如今,“合作学习”被教师们视为培养学生的交往、合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领袖品质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于是,不管问题有没有被讨论的价值,不管时间是否充裕,更不管学生是否有探究的欲望,是否真正围绕问题展开研究,教师一声令下,学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投入热烈的讨论之中。为了讨老师的欢心,学生也总是“有模有样”地合作探究。时间差不多了,即使学生正处于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教师一个手势,合作学习便戛然而止,每位学生迅速返回,端坐其位,准备汇报。小组合作探究成了一种装饰性的教具,学生则成了教师所谓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小组合作”秀的道具。

  四、课件展示会。

  时下许多的公开课一般都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一些示范课、展示课当然更不例外。所有的授课教师都会制作精美的课件,使每一道教学程序都通过电脑演示出来。兼声、形、画于一身的电脑课件也无不美仑美奂,确实使学生和听课的教师都目不转睛。但电脑终究不如人脑灵动,因为设计好的程序有时不能轻易更改,于是,教师在课堂上只得千方百计引导学生按既定的思路走,无法越雷池半步,颇有“请君入瓮”之嫌。一些对课件操作不是非常熟悉的教师(毕竟现在多媒体还没有普及至每个教室,很多课件都是聘请高手制作),为避免电脑一个不高兴“发脾气”,只得小心翼翼地操作,全神贯注地呵护。于是,本该重点关注的学生主体被忽视了,整堂课变成了频频切换画面的课件展示会。

  五、“满汉全席”筵。

  《新课程标准》提倡课程的开放、教材的开放。提倡课堂教学要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据此,不少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多样: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合作讨论;既有唱唱跳跳,又有写写画画;既有图片资料展,又有课本剧、讲故事表演等。一项项的活动犹如满汉全席似的被一盆盆、一盘盘地往上端。可怜的文本被弃之一旁,宝贵的时间在热热闹闹中被消磨……

  在新旧思想的交替碰撞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新现象、新问题。我们一定要深入领会新课程理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加灵活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使自己具有更多的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从而告别“华而不实”,追求“活”而“实”的新课堂。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