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English

公共阅读岂能从教师书单中“遗失”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05年 04月 21日 浏览: 打印

  充分的教育专业化阅读是成为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前提,但长期的公共阅读缺失则会给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带来根本性的伤害。

  “教育名著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陶行知文集》……

  教育理论类:《教学设计》、《国际教育新理念》……

  教育实践类:《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备课新思维》……

  ……”

  这样一份书单,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

  是的,它很典型。它是某区重点中学28岁的教师小于给记者提供的她们学校的“假期教师阅读推荐书单”。

  这样的一份书单,我们似乎还能隐隐约约感到它的制定者的激情;可是,却正是它,可能正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我们教师知识上营养不良。

  出了问题的书单

  小于所在学校书单的问题在于它在“教师阅读推荐书单”的标榜下,推荐的却只有教育类的书籍。这种似乎不为人注意的以偏概全和对一般公共阅读不动声色的遗忘,很可能最终排斥了一般公共阅读。即使说得“轻松一些”,最起码它也在事实上削弱了教师们的一般公共阅读。

  我们可以非常简洁地概括出这种书单的特征:每一种类别都论述“教育”,每一本图书都围绕“教学”。“教育”和“教学”正是这种书单所代表的“趣味”和“方向”。在这种单一偏执的“趣味”和“方向”中,教师阅读越来越集中在功利性的旗帜下,非“教”不读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正是这样的“功利性”在非常隐蔽地“侵害”着教师阅读的健康,使我们的教师在职业成长中“技术发展”和“精神发展”不能同步,进而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在功利性应“教”阅读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许多教师的阅读空间正在越缩越小,即使在应“教”阅读中,也逐渐退缩到了阅读那些能直接带来“成绩”的案例图书、习题图书。

  在现实中也确实如此,我们随处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向在校教师推荐的教育图书,但我们却很少见到向他们推荐的更为广阔的公共领域的图书。对于教育图书,因为它对教育的“紧扣性”,我们都很重视;而对于公共领域的图书阅读,我们却一直对教师放任自流,“全凭自觉”,最后其实往往就成了“几乎一点儿不读”。

  小于说:“原先刚大学毕业那会儿,我看的书是很杂的。但现在学校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推荐了大量的教育图书,我读的书就越来越专了,现在几乎就不看杂书了。”

  尽管小于对于她们学校现在的阅读环境很满意——她说她们校长很重视教师的读书,认为这是教学“后劲儿”的来源。所以每到假期都要给学校所有教师开一个推荐书单,并在假期结束后通过多种形式检查读书情况,对完成较好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但是,杂书阅读的减少和阅读的“清洁”、单一却并没有给小于带来从事教育工作游刃有余的轻松。她向我抱怨:“虽然学校的鼓励措施很多,但我现在读起书来却越来越没劲儿似的,我老觉得自己的路越走越窄,灵感越来越枯竭,创造性思维越来越停滞。”

  “更重要的是,我似乎对教学产生了一种厌倦感,我感觉我就像大机器上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零件,生活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小于忧心忡忡。

  年轻好学,环境又好,本应在事业路上恣意狂奔的小于却感觉到“枯竭”。这不能不说是那些“热情”但“偏食”的书单给她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就像“应试”成了我们的中小学教育的一大顽疾一样,如果我们对这样的教师阅读状况充耳不闻,它也极有可能发展成影响教师职业素养的应“教”阅读,同样从另一个层面成为一种妨害教育发展的顽疾。

  公共阅读缺失伤害了什么?

  如果把教师的阅读作为一个整体的话,与那些跟教师职业直接有关的教育阅读相对,我们把那些更长期地作用于个人发展的超越职业特点的阅读称为公共阅读。充分的教育专业化阅读是成为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前提,但长期的公共阅读缺失则会给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带来根本性的伤害。

  公共阅读缺失究竟会伤害什么?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口号———素质教育。如果教师在公共阅读上大量缺失,伤害的正是这种我们所追求的理想。想一想,如果教师自身没有优良的素质,又怎么能让学生拥有优良的素质?

  韩愈对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定位一直备受后人推崇,而其放在第一位的“传道”更成为了教师的第一要务。道是什么?道是世界的普遍原则,是人类的精神理想。教师是传道者,这决定了他必须在面对学生时有足够的“道”,有面对这个世界的比较正确的普遍价值观。一个人在他的青少年时代会基本上形成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这两种观念影响最大的因素,除了家长,就是老师。面对学生,教师没有足够的“道”,显然完不成或者完成不好韩愈所说的这种使命。

  而这种“道”的修炼除了生活感悟,主要是由公共阅读来完成的。作为精神文明的主要承载形式,“道”正是存在于那些精神文明的载体——图书中。这些“道”通过我们的阅读被我们悟出,进而形成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基本看法,也就是常说的价值观念。在这样的价值体系中,我们才能认识到这个世界中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可以做的,而什么又是不可以做的。有了这些判断的能力,我们才具有了一个成熟的、有责任的人的资格。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地增强这样的能力,只有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了一个积极的看法和判断能力,我们才能让我们的学生逐渐掌握这种能力,成为社会上有意义的人。而如果教师在这方面有欠缺,他们极有可能把这种缺陷传递给处于“模仿阶段”的学生,使他们以后成为社会上有众多精神和人格缺陷的人。

  现在,我们的新课标对“综合性”反复强调,其中除了一些知识的确需要综合以外,其实它也强调了教师们要超越自身的狭隘的专业性,在公共性上有所突破。而这种公共性,显然大部分是要通过公共阅读来完成的。新课标这种政策的转变正是由于看到了原先那种纯粹专业性的阅读造成的危害而产生的。

  公共阅读是教师社会担当的需要

  除了职业范围内部的必要性,大量的公共阅读,其实也是职业特性决定的教师在公共领域有所担当的需要。

  在各种各样的著作中,我们都可以了解到,作为知识的天然守护者和传承者,教师这个职业不可避免地对社会有着重要的责任。这种责任不仅是面对学生的,也是面向整个社会中的人们的。

  以研究知识分子而闻名于世的学者余英时先生,曾在一篇论述知识分子的文章中说:“如果从孔子算起,中国‘士’的传统至少已延续了两千五百年,而且流风余韵至今未绝。这是世界文化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今天西方人常常称知识分子为‘社会的良心’,认为他们是人类的基本价值的维护者。”而在余英时先生所列举的众多最可能成为理想知识分子、最有“士”的影子的职业中,首先就是教师,其次才是新闻工作者、律师,等等。也就是说,教师这样一个群体,为我们的社会提供了一个最广阔的产生“理想知识分子”的土壤。

  有责任的知识分子的那种自由、敏感、富有正义感和社会批判勇气的精神气质在任何一个社会中都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教师职业天生靠近这种传统。这要求他们不仅要完成其职业所规定的基本任务,也要求他们积极地作用于这个社会,向社会传递知识和良心。教师必须认识到这种职业的社会意义,并骄傲于这种意义,进而勇敢地承担这种意义。而教师要完成这种意义,在公共领域有所担当,那么,就是为认清公共领域事物服务的公共阅读自然必不可少。

  当然,我们对于教师使命的这些架构,并不是培养热衷于扮演先知的预言家,指导人们怎么走路,而是要培养以自己的专业为依托,能够在社会事业中提供相对清晰的思考的人。

  我们应该怎样给教师开书单?

  显然,小于所在学校开给教师的书单并没有错,我们的教育也急切地需要这种书单。但这种书单并不能以“全部”的名义给予我们的教师,它应该加上“教育专业化素养书单”的字样。我们的教师必须得到这样的提醒——教育专业化素养阅读并不是教师素养阅读的全部,他们还需要另一种人文素养阅读,或者说是其作为社会知识分子一部分必须的公共阅读。

  而与此相对,我们的学校在开出一份“教育专业化素养书单”的同时,绝不能忘记开出另一份书单——公共阅读书单。这二者同样重要。

  这样的“公共阅读书单”,显然是要颇费思量的。他需要我们的耐心和洞察力,在保证经典的基础上,又能根据实际情况审时度势地加以分析选择。

  著名学者夏中义教授在其主编的《大学人文读本》的总序中曾把一个知识分子对价值的寻求归结为三个维度的思考:“第一,人与自我——你将如何为自身的日常生存注入意义,从而使生物学层面的个体生命真正转化为文化学层面的‘主体角色’;第二,人与国家——你将如何面对故土的百年沧桑及其社会——文化转型,以期将自己塑造成迥异于卑微子民的‘现代国民’;第三,人与世界——你将如何置身于新世纪的‘全球化’格局,尝试用全人类而非狭隘族国的眼光,来关注我们这颗星球所发生的宏大事件与国际难题,诸如生态、种族、战争、宗教、人权……而无愧为‘世界公民’。”

  “人与自我”、“人与国家”、“人与世界”,夏中义教授所提供的三个维度,正是一个知识分子精神成长所需要的思考线索,它也给我们的教师的“公共阅读书单”提供了最为有力的参考。我们在关注教师阅读书单时,除了那些必须的专业的书单,也要根据这样的思考线索选择“公共阅读书单”。这样的思维线条下的“公共阅读书单”使我们知晓我们为什么生存、我们怎样成为一个国民以及我们怎样拥抱人类。而知晓之后,我们就能更坦然和信心十足地面对这个世界了。

  当然,对于公共阅读,我们也应该提出一些最底线的要求:我们必须每天看到我们这个社会发生了什么——买一份自己城市的市民报,它使我们时刻关心我们周围人的命运;我们应该每周读一份满意的新闻周刊——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我们这个社会对各种新闻的主流民意、主流观点,从而进行我们独立的判断;我们应该在我们的图书中看到我们的基本的历史、文化……

  一位老教师说:“许多老师原先是不读书,这几年让教师读书的呼吁声不断,很多教师开始读书了,但读得有些急功近利。由不读到急功近利地读,再到眼光长远地读,这是教师读书的三个不同层次。我们现在应该再呼吁一下,让教师读书的眼光更长远些,我希望教师读书能尽快地达到新的层次。”

  对于许多教师来说,从不读书到读专业书,再到读公共领域的书,这样的跨度显然是有难度的,但这却是教师读书的必经之路。我们必须清晰这样的一个过程,并为这样的过程付出自己的努力。而对于相关教育部门来说,我们也希望他们能把热情奉献给教师的书单做得再“完整”一些,不再在教师的公共阅读上放任自流,而是能积极倡导、积极推荐。这样,我们的教师才能在教育的弯路上沿捷径前行。

  《中国教育报》2005年4月21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