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English

全纳教育:建设和谐社会的教育之路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05年 03月 06日 浏览: 打印

编者按

  全纳教育的理念提出伊始,主要用于特殊教育领域。因此,人们一直存在一个认识误区,即把全纳教育等同于特殊教育。其实,经过十年的发展,全纳教育已经拥有了全新的理念,已经超越了特殊教育的范畴。全纳教育接受所有人,不排斥任何人。它对于实现教育平等,建设和谐的班级、建设和谐的学校、建设和谐的教育文化,进而建设和谐的社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实现全民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中,甚至在幼儿园,有些儿童因为肢体或智力问题在入学时遇到麻烦、甚至被排斥在外,有的被罚立壁角、放晚学、不能参加集体活动……他们的遭遇不应该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中存在。

  有的学校请专家来校作报告,规定学习不好的学生不能参加……这不是和谐的学校所能容忍的现象。

  在一个班级里分好、中、差生,不同类别的学生分别学习不同的课程。给学生贴上各种撕不下来的“标签”……这不是和谐的教育文化所倡导的行为。

  但是,所有这些排斥现象都已经消失了吗?

  有不在意学生的各种特点、不利条件或困难,承认并赞同个体的差异,并且不把这种差异看作问题的学校和教育理念吗?

  早在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就正式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认为,“以全纳为导向的学校是反对歧视态度,营造融洽社区、建立全纳社会、实现全民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此外,全纳学校应向绝大多数儿童提供一种有效教育,以及提高整个教育系统的效率,并且最终提高其成本效益。”这段话表明,建立全纳学校,无论在教育方面,还是在社会方面以及经济方面,都具有极大的意义。

  世界许多国家正在按照全纳教育的基本思想开展教育改革的实验。

  挑战旧教育理念和实践

  全纳教育思想提出后,由于习惯的旧的思想的影响,人们对全纳教育依然有着不同的看法,全纳教育的发展仍然阻力重重。

  因此,在全纳教育发展十周年之际,很有必要进一步阐述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使全社会的人对全纳教育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促进全纳教育在我国的实施。

  根据我们对全纳教育的研究,我们认为:“全纳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它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形成全纳社会”。“接纳”(inclusion)主要表达了学校要接纳所有的人,而不论其社会经济背景、种族、文化、身体、智力等方面的原因。全纳教育主张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要促进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全纳教育的目的是适应儿童的不同需要,而不是不同的儿童去适应固定的学习过程。

  全纳教育是一种持续的过程,是要向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并且还要改变社会存在的歧视和排斥现象,创造人人受欢迎的社区,形成一种全纳的社会。它对已有的教育制度、观念和实践形成挑战,使教育发生巨大变化。

  全纳教育的发展已经使教育制度产生了巨大变化。国际上,特殊学校在逐渐减少,教育体制逐步从二元制走向一元制。特殊学校面临思想转轨、专业调整,普通学校面临新的情况、新的任务。

  全纳教育也在挑战教育实践。普通学校如何实现接纳所有学生、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学校中全纳教育的文化氛围怎样建立?全纳教育的政策如何制定?全纳教育的课程应该是怎样的?全纳教育的教学又该如何进行?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考虑。

  全纳教育对教育观念也产生了巨大挑战。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已很明了,然而,人们的传统思想却根深蒂固。因此,用全纳教育的思想来转变人们的旧教育观念在当前更为必要。

  应当看到,全纳教育与我国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具有一致性。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教育应注重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以德育为导向,以创新为突破。创新必须要有一种适于创新的氛围和条件。创新的氛围是建立在一种自由、团结、和谐、合作的基础之上的,全纳教育实际上就是在倡导这样的一种氛围和条件。

  在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个最大的变化是改变了对学习的主人———学生的看法;是学生学习课程,而不是学生去适应课程;课程与教学必须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这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思想也完全与全纳教育的课程观与教学观相一致。

  透视其全新的教育理念

  人权观:学校、社会都应创造全纳的氛围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历来就是将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分开来进行教育的,并已成为常态。而全纳教育提出了人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问题,主张所有学生都应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普通学校应接纳所有的学生。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都有充分的保障,欢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属于集体的一员。普通学校尤其要牢固树立接纳所有学生的思想,逐步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各种不同需求。

  但是,社会、普通学校并没有作好准备,仍然没有形成全纳的氛围。

  平等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全纳教育主张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全纳教育强调的平等观,并不是要追求一种不可能达到的绝对平等,而是强调教育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要关注一部分学生,而歧视或排斥另一部分学生。

  也有人指出,过多地关注这部分学生,对学习好的人也是一种不平等。实际上,全纳教育主张的是关注每一个学生,而并不是仅仅某部分人。而在目前的教育现实状况中,确实有一部分人被排斥(包括显性和隐性的),更多地关注已被排斥的人(including the excluded)是完全有道理的,这和提倡关注每一个人是不矛盾的。

  这里我们必须强调,不应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民主观:积极参与,改造社会

  国际社会曾提出过“学会生存”的思想,全纳教育提倡的是“积极参与”。“学会生存”与“积极参与”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哲学观。

  “学会生存”的基点是个体怎样适应主流社会,个体是被动的。“积极参与”是个体以社会主人的身份参与自己的事情,目的是要改造这个社会。

  在学校教育中,每一个人都是学校生活的主人。在学校中经受的这种民主体验,对学生以后走上社会以及改造社会具有极大的意义。他们不会再为了生存刻意改变自己去适应社会,而是以社会中的一分子、人民中的一员积极参与到社会的重建过程中去,是以主人公的身份参与社会发展的决策和实践。

  价值观:立足点是集体,解决方法是合作

  全纳教育的目的是要使人们走向一种全纳的社会,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员,人人都受欢迎(everyone belongs,all welcome)。

  通常,在我们的学校班级中,如果有学生学习上发生了困难,往往被认为是学生个体的事,解决的办法也仅仅是关注他的个人问题。

  而全纳教育认为,在学校班级里,学生的学习或活动有困难或有问题,也是班级集体的问题。因为我们的班级是一个学习的集体,而有问题的学生属于集体的一员,是集体中的合作者。例如,班级中有一个学生在语言交流上有问题,如果大家因此不与他交流,那么不仅会使他陷于更大的困境,大家也会失去交流的益处。如果大家能合作起来,想方设法去寻求战胜交流和理解困难的方法,那么大家都会体验到一种有难度而又有教育意义的经历。由此,同学们也学会了移情,学会了用集体的力量来改变个人的问题。

  因此,全纳教育的立足点是集体,解决的方法是合作。它主张在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师长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社区之间都建立一种合作的关系,共同创建一种全纳的氛围。

  课程教学观:向所有学生提供相同的教育

  全纳教育的课程教学观认为,我们的教育原则应该是向所有学生提供相同的教育,接受普通课程,而不是不同的课程;如果学生有特殊的需求,就应该提供额外的帮助和支持。全纳教育反对为学生设置特殊课程,认为他们都能学好普通课程。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要在学生遇到困难、有问题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支持;要在学生取得成绩、有进步时给予赞赏和鼓励。

  全纳教育的课程教学观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课程应该适应学生的需要,而不是学生去适应课程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根据学生不同的特性,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一种新型的学校教育模式

  全纳学校不同于特殊学校、一体化学校(见下表),因此,要成为全纳学校,必须要遵循全纳学校的一些基本原则。英国全纳教育研究中心和其他组织提出了以下十个基本原则,也许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全纳学校的特征:

  以社区为基础,面向整个社区,人人都是受欢迎的、积极的、不同的,不存在筛选、排斥或拒绝。

  排除各种障碍,对所有人开放(包括校舍和场地、课程、支持系统和交流方式等)。

  注重集体合作,注重与其他学校的合作而不是竞争,在校内也同样。

  是一个民主的场所,主张平等,所有人都有权利和责任,都有均等的机会受益,并参与校内外的教育。

  要公开声明其平等观和全纳观。全纳学校领导要公开拥护全纳思想和机会均等。

  应具有教育人员和代理人员相互协调的服务系列。

  应建立合作体系,促进师生间的自然互助联系。

  教师的角色可以是灵活的。应与家长建立合作,使家长参与学校的规划和发展。

  教育民主化的具体体现

  社会在向更民主的方向发展,这首先要求教育民主化,而全纳教育正是这种教育民主化的具体体现。

  因此,在教育中提出的全纳思想已被赋予了一种更为广泛的含义,远远超出了仅仅是针对残疾人和有学习困难的人的范畴。全纳教育的过程已与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相联系,就像在南非、巴西、德国和澳大利亚,教育曾和被压迫者和被剥夺权利者的背景联系起来一样。将全纳教育与社会民主、社会团体背景相联系也成为国外全纳教育研究中的一种最新趋势。

  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已经注意到社会均衡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要性,提出了要更加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问题,可见其基本趋势也是向着全纳社会方向发展的。

  那么,我们应该实施怎样的教育以实现这种社会?

  全纳教育的理念指导我们实施全纳学校,全纳学校的实践促使我们走向全纳社会。(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主任,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纳教育实践之一——西班牙:向全民延伸

  西班牙通过国家教育计划实施一体化教育,为所有儿童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并向中等教育延伸。在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进一步加强接纳残疾人,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目的是向社会、向全民提供一体化的教育。西班牙从1990年开始全面实施全纳教育。

  20世纪80年代起,西班牙的教育发生了巨变,对残疾人教育的观念以及对残疾人发展的可能性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对传统的特殊教育的作用进行了重新评价。1978年以来,西班牙制定了许多政策和立法:1978年《宪法》,提出对社会民主进行改革,关注社会歧视问题;1982年《残疾人社会一体化法》,主张社会一体化,实施全国特殊教育新计划;1985年《特殊教育法》,该法直接导致了一体化教育的实施,同时该法也是西班牙最有影响的特殊教育立法。正是由于该法的颁布,西班牙的许多儿童才从特殊学校走向普通学校,许多用于特殊学校的资金和人力转向了普通学校。到1990年,《教育改革法》从教育体制、课程和学校环境等方面入手进行彻底的改革,全面推行全纳教育。据统计,西班牙进入特殊学校或特殊班级的学生人数下降较快,1984年为98971人,1995年下降到29369人。

  西班牙的全纳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学校与专家之间的合作问题,学校教育计划与一体化教育之间的问题,全纳教育政策与实践之间的问题,普通学校与特殊学校资金的分配问题等。

之二——美国:“零拒绝”

  美国全纳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次改革浪潮的冲击:回归主流教育运动,普通教育主动性运动,第一次全纳教育改革和第二次全纳教育改革。全纳教育逐渐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热点。

  美国全纳教育的核心理念有两个,一个是“零拒绝”,即“不能拒绝”,美国各州及地方教育当局部门不能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拒绝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要求。另一个是“最少受限制环境”,即加强教育的适当性,尽可能使残疾儿童与正常儿童一起,或在公立学校、私立学校,或在养护机构中接受教育;重度残疾儿童只有在普通班中没有完成既定的教育目标或感到不满意时才被安置在特殊班、特殊学校或隔离式教育机构中。要尽可能减少对残疾儿童接受普通教育的限制,创造适合其回归主流的环境。与此同时,美国也积极提倡免费而适当的公共教育、无歧视性测量与增强自信和实施个别化教育方案等措施。

  自1975年以来,美国政府有关特殊教育的立法就有多项,其中《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1975)、《美国残疾人法》(1990)和《残疾人个体教育法》(1990)等最具代表性。这些立法反映了美国对特殊教育认识的逐步深化,体系逐渐完整。

  美国政府主要在财政资助、组织结构与安置、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教育人员的任职资格及社区的支持性服务等方面来促进实施全纳教育。

之三——英国:特殊学校大规模减少

  英国是全纳教育发展得较早、较快、较好的国家,经历了从隔离的特殊教育到一体化教育,再从一体化教育到全纳教育的发展历程。

  目前,英国特殊学校大规模减少,这是英国实施全纳教育的重要标志。据统计,英国特殊学校的学生数已从1978年的2%下降到1996年的1.5%。70%至80%的唐氏综合症患儿已在普通小学学习,其中有20%至25%的人能完成中等教育。有些地区,如伦敦市纽汉姆区已大踏步地对儿童开展全纳教育,该区仅保留了一所特殊学校。相关部门编制了《全纳教育指南》,大学也积极开设培训全纳教育教师的课程。

  英国政府对全纳教育的发展进行指导与规范的立法主要有《教育法》(1976)、《沃诺克报告》(1978)、《教育法》(1981)、《教育改革法》(1988)、《教育法》(1993)、《特殊教育需要鉴定与评估实施章程》(1994)、《反残疾人歧视法》(1995)、《所有儿童的成功:满足特殊教育需要》绿皮书(1997)等。

  英国在特殊教育需要的鉴定、安置、辅助以及从业人员的培训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1999至2000年度为例,一项成功的全纳教育项目的费用从5万英镑到25万英镑不等。在英格兰,仅2000年1月,教育与就业部就资助了100所学校。英国加强了对教师的特殊教育培训,同时注重家长的参与。

  目前,全纳教育在英国已经成为专门的教育研究领域。

  英国的全纳教育面临的问题是:学校接纳各种学生的程度有多少?要成为全纳学校,应进行哪些改革?如果全纳教育与其他权利和价值有冲突或自相矛盾,那么全纳教育在理论上是否有问题?

之四——澳大利亚:基于特殊教育的发展

  澳大利亚的全纳教育大致经历了5个阶段:关注特殊教育,关注特殊学生,关注一体化教育,关注全纳教育和关注全纳教育的发展。

  澳大利亚在实施全纳教育的措施中,首先确定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对象,为此,澳大利亚设置了以特殊学校为支持单位的教育服务中心,为日益增加的从特殊学校转入普通学校的学生提供必要的教育支持。其次,在教育安置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例如,在南澳大利亚州,所有学生,无论有无残疾,最初都在附近的地区学校入学。维多利亚州的教育政策明确要求,每个儿童(不管其残疾与否)都有权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到1993年,该州特殊学校学生至少降低了50%,半数以上的残疾学生进入了普通学校。之后,各州专门制定了评价残疾儿童教育需要的实施指南。

  澳大利亚各州和地区在教育政策和实践方面都是自主的,各有特色。如西澳大利亚州制定的若干法令中都涉及儿童接受教育的法律规定,包括教育责任、歧视、健康与安全、人格诽谤等。在教育安置方面,提出要提供最少受限制的环境,重视儿童的特殊需要,为其提供适合发展的真正的教育机会。在教育管理方面,该州的教育厅下设管理残疾与学习困难学生的部门,目标是“使更多残疾学生能在普通学校的校园与同伴一起接受教育”。

  澳大利亚的问题是:要进一步研究全纳教育对学校课程质量、专业学习、学生学习以及其他学生的影响;审视对教育对象实施教育的出发点;关注全纳学校的支持教师;继续加强校内外的合作、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学科教师与支持教师的合作,以及正常学生与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合作等。(全纳教育实践稿件均由黄志成、王伟提供)

  《中国教育报》2005年3月4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