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备好一节班会课”——北师大实验小学未来科学城校区刘一诺老师经验分享
2025年3月18日,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的青年班主任培训活动又一次拉开帷幕。本次培训由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未来科学城校区刘一诺老师主讲,她曾获北京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二等奖,有着丰富的班主任经验。围绕“如何备好一节班会课”主题,刘老师结合丰富的教育案例与实践经验,为青年教师提供了系统化、可操作的班会课设计指南。
班会课:德育的主阵地,育人的大舞台
刘一诺老师开篇强调,班会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解决班级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多重使命。她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班会课需以“活动育人”为核心,通过主题明确、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班会设计“七步法”:从主题到反思的科学路径
在分享中,刘老师系统梳理了班会设计的文本结构,提出“七步法”框架:
1、主题确定:聚焦班级实际问题,贴近学生生活。例如《今天你光盘了吗?》《有话好好说》等,以小切口实现深教育。
2、背景分析:结合学情与时代背景,增强针对性。如《小小“碳”索家》通过实地探访“未来智谷公园”,激发学生低碳实践热情。
3、目标设定:认知、情感、行为三层次精准定位,避免空泛。
4、活动准备:联动家校社资源,如《斑斑旧信笺,殷殷家国情》中家长参与家庭会议,深化主题教育。
5、流程设计:以互动体验为核心,通过情景剧、辩论、微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
6、延伸活动:将班会成果转化为长期行动,如制定《低碳生活计划表》、发起校园提案等。
7、反思优化:从效果与设计两方面总结改进,提升教育实效。
创新实践:让班会课“活”起来
紧接着,刘老师以《小小“碳”索家》为例,展示了如何将“双碳目标”融入班会设计。她强调,班会形式需“新而不浮”,注重学生真实体验与现场生成资源的捕捉。
班级管理“密码”:民主、赋能与家校共育
除班会设计外,刘老师还分享了班级管理经验,例如:通过“五色奖卡”制度、班干部民主竞选等方式进行规则共建,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运用“三明治谈话法”化解亲子矛盾,借助“班级小管家”平台实现家校沟通的多元反馈;通过主题班会营造友爱氛围,预防欺凌联动心理教师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
青年教师:收获与行动
分享结束后,参训青年教师纷纷与刘一诺老师交流,大家共同意识到,班会课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平台,更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未来,青年教师将尝试挖掘多种主题融入班级活动,让教育真正落地生根。
北师大实验小学始终秉持“活动育人”理念,此次培训为青年教师赋能,助力其探索更具创新性、实效性的德育路径。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班会课研究,推动班级管理与家校共育协同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
撰稿:王晓雨
摄影:王晓雨
审核:李杜芳
供稿:王晓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