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新课程改革研讨会
5月17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面向海淀区各学校推出了“依托校本教研,打造研究型教师群体”新课改研讨会暨开放日活动。参加会议的有海淀区各兄弟学校代表,人数近200人。海淀区教工委书记南顺弟、海淀区教委主任孙鹏、副主任尹丽君、海淀区教科所所长刘冠英等领导,北京师大学科教学专家向蓓莉博士、芦咏莉博士、生命科学学院张正旺教授、教育学院刘英健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心康长运博士、北京市特级教师胡光娣、金以俊等应邀出席了研讨会。
这次研讨会的目的在于向各兄弟学校汇报该校参与新课改以来校本教研的过程和成果。校本教研主要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由组长带领大家结合本组实际,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研究专题,使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使科研工作落到实处。会上,推出了4个有代表性的教研组:语文学科是三年级的课题“同伴阅读策略的研究”,数学学科是四年级的课题“学习方式的研究”,科学课是四年级的课题“‘做中学’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三年级的“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此次活动,打破了以往常规性的观摩教学、专家评课的形式,而是采用主持人和主讲教师一道完成汇报任务。主持人由各教研组组长担任,主讲教师均是年级组推荐的教师,他们大都是有着思考的新人,有的是初次接受大型接待任务。程序是上课教师介绍研究背景和课堂设计,而后上课;接着,由教研组长介绍研究课题情况及研讨题目,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接下来是教研组其他成员讨论发言,与会专家、领导、家长代表及其他教师发言。达到一道参与讨论,共同探讨校本教研的新路子的效果。
教研组活动后,参加会的领导、专家和老师等观看了学校的特色展示:有英语课本剧决赛,有诗歌朗诵,以此体现读精美文章、写漂亮汉字、说流利英文的三个“一”活动。大家还观看了反映学校校本教研过程及成果的展板、档案资料。
之后,大家倾听了该校校长吴建民关于“依托校本教研,打造研究型教师群体”的课改报告。随后双榆树中心学区校长贾鸿代表中心学区对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进行了总结,海淀区教委主管小学工作的尹丽君副主任从区教委举行新课程改革系列开放日的角度对本次研讨会及开放日的活动进行了评价。最后,由海淀区教委主任孙鹏做发言,他肯定了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的这次活动,认为对海淀区各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有借鉴作用,并指出了今后改进的方向。同时他还郑重承诺将来会给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提供更多的支持。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这次“依托校本教研,打造研究型教师群体”研讨会,形式活跃,真实有效,从全新的视角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校本教研活动模式。
本次活动,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海淀教育新闻传播中心、海淀现代教育等媒体单位进行了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