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English

儿童与核心素养培育——2017年“儿童与学校”小学教育研讨会

来源: 作者:马骏 吴莉荣 刘媛 发布时间: 2017年 12月 11日 浏览: 打印

2017 年12月7日上午,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中关村第一小学、府学胡同小学、史家小学和中关村第四小学共同承办的“儿童与学校”小学教育研讨会在北师大英东学术会堂开幕。本次研讨会,以“儿童与核心素养培育”为主题,就前沿性问题进行充分地讨论和交流。本次的会议议题是:1.核心素养培育与传统文化。2.核心素养培育与科技创新。3.核心素养培育与整体育人。我校音美组和科学组的教师参与了上午的活动。

大会首先由北师大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致开幕词,朱部长分析了新时代下核心素养的发展现状,并预祝大会顺利开展。之后分别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褚宏启教授做《学生核心素养及其培育》主题报告,报告对核心素养进行了深刻解读与分析;北师大裴娣娜教授做《基于学习力视野下的学科课程建设研究》主题报告,她以多所学校的研究成果为例为老师们解惑;北师大张春莉教授做《“五力”模型与核心素养培养》讲座,介绍了以模型建构的方式如何培养学生素养。

接下来学术沙龙环节由北师大阚维教授主持,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室陈先云编审、北师大实验小学吴建民校长、史家小学王欢校长与阚维教授一起讨论了核心素养培育面临的挑战。陈先云编审结合教材谈了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的素养;王欢校长分享了史家小学在核心素养实践过程中的探索;我校吴建民校长结合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对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思考,建议在座老师翻阅地平线报告,增强对信息素养的培养、深度学习的认识,之后又简单介绍了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如用黄金分割设计产品,让与会老师了解对真实情景学习,如在一到六年级的公众演讲力的培养中,用班级讲坛、年级讲坛、跨年级讲坛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最后发出了“不做伪创新而做让学生真正受益的活动”的心声。几位专家还对参会老师的困惑给予解答,在阚维教授的高度总结下,沙龙活动顺利结束。

7日下午,我校部分语文、数学和班主任教师参加了在英东学术会堂和京师学堂举办的“核心素养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坊”“核心素养与科技创新工作坊” 和“核心素养与整体育人工作坊”的研讨活动。

8日上午,北师大实验小学作为此次大会的分会场,接着进行“核心素养与学科实践活动的实施”课程和报告的展示活动。研讨会共分两个地点:A楼五层报告厅和C四楼报告厅,分别由我校吴建民校长和数学主任叶晓宏主持,我校甄岳鑫老师和李在励老师分别展示了美术课《画门神》和数学课《比的应用》;中关村四小的郑思洁老师和刘佳老师展示了英语课《best bird》和语文课《我的名字》。老师们结合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究,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四位老师都具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注重课堂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接下来的主题报告环节,分别由中关村四小郑梅钦老师带来《以核心素养培育指导下的学科实践活动之Hub的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王艳梅老师带来《制作手工书—在学科实践活动背景下的语文新思考》。王老师的报告给与会老师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家为实验小学学科实践活动的创新和探索深深点赞,报告结束后还与王老师进行进一步细致的交流。学科整合活动,超越孤立的课程,建立连贯统整的关联,让学生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把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接下来,北师大实验小学孙彬老师带来《缤纷十七载,精彩足球梦》活动展示。以足球为载体,融入基础学科知识,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和核心素养,这是我们实验小学每一位同学最喜欢的体育活动,在孩子们的小学生涯里留下了难忘的童年印记。

最后,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张春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曾琦教授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她们分别对课程中展现的教学智慧加以分析,如教学中举一反三,层层递进,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的逻辑思维及发散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等,对我校学生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评价。中关村第四小学的李晓琦校长参加了上午的活动。我校一6班、三3班、五7班和六7班分别与上课教师一起呈现了精彩的课堂,展示了北师大实验小学的风采。也体现了班主任任丽老师、郭金玲老师、程雪莲老师和田玉娟老师日常对学生的教育及管理。

通过本次研讨会,我们深深地感悟到,在理解“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我们已经开始将“核心素养”与学校的文化、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今后我们将继续紧扣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这一中心,抓住转变教育教学方式这一关键,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在一次次敢为人先的开拓中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