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English

教育科学研究杂志社社长耿申教授来我校做“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专题讲座

来源: 作者:陈雨 何娇 发布时间: 2017年 03月 10日 浏览: 打印

2017年3月2日和9日下午,我校邀请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院长助理、教育科学研究杂志社社长耿申教授,做关于“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的专题讲座。我校本部、未来科技城和朝阳附属小学两所分校的全体教师,以及北太平庄学区其它兄弟校的骨干教师们认真听取了讲座。讲座由王莹校长主持。

耿申教授指出,鉴于国内最近频发的校园欺凌事件,网络电视等各大媒体的报道和家长老师们的急切关注,我国中小学对欺凌事件的正确认识和有效处理已经迫在眉睫。我校把校园欺凌的研究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进行展开,充分体现了北师大实验小学的前瞻性。耿教授从全球视角向老师们讲解了校园欺凌定义、构成和类型。通过对欧美、日本、台湾和大陆对校园欺凌的定位认知的对比分析,耿教授指出校园欺凌本身具有“以强凌弱、身心攻击、重复发生和感受痛苦”四个基本要素。而这四点中,“身心攻击、感受痛苦”是核心要素,“以强凌弱、反复凌辱”是次级要素。从我国近些年发生的数百个案例来看,基本都具备两个核心要素,部分案例符合全部四个特征。同时欺凌的类型在不同学年段呈现不同的特点,小学阶段主要是言语欺凌,而初中高中阶段会上升到身体欺凌,欺凌的强度更大时间更长危害性也更大。

耿教授指出在以往的学校欺凌事件中,学校最开始错误地将学生一些潜在的欺凌行为规划为“玩笑”和“暴力”,而错过了处理事件的最佳时机,结果是越演越烈。因此应对欺凌事件的最有效手段是防范于未然,将苗头扼杀在萌芽中。纵观全球,普遍存在于世界发达国家中的学生欺凌问题已经在我国的中小学校悄然发生了,由此引发的各种恶性事件造成的严重社会危害,且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因而急需通过认真研究、转变观念,把隐藏于玩闹与暴力之间的欺凌问题解析出来,制订针对性制度、建立针对性机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遏制和防范,以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

针对最近发生的几起校园欺凌事件, 耿教授从学校层面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以往我们对防治欺凌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对被欺凌者提出一些无效的方法比如逃走、反抗和坚强等,这样不仅不能帮助被欺凌者,只会让他们对自己的处境更加绝望。在普遍的欺凌事件中,围观者这个重要组成部分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更将施暴者的“快感”和被欺凌者的“痛苦”放大。因此分化围观者是破解欺凌的重要策略之一。耿教授指出防治欺凌一般有以下四个流程,首先是要全员培训,其次是针对一些苗头早期防治和干预,第三是及时发先处理,第四是对于学生进行善后追踪号和辅导。很多欺凌事件都是由小事件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因此有效防范和干预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除此之外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比如建立咨询中心和咨询热线,联合建立学生欺凌和暴力防治小组,建立学生欺凌和暴力处置机制等。

耿申教授关于“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的讲座受到了听取报告的教师的热烈欢迎。教师们对如何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希望在学校家长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下,我们的每个校园都是安全的校园温暖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