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沙龙——程敏芳老师《八音的秘密》主题讲座
12月21日中午,我校音乐组程敏芳老师在图书馆举办题为《八音的秘密》的讲座,为四年级部分音乐爱好者带来一场中国古代乐器的视听盛宴。
讲座伊始,程老师告诉孩子们:“八音”是中国古代乐器的一种分类方法,人们会根据不同的制作材料将乐器分为八类,分别是:金、石、土、革、丝、竹、匏和木。
接着程老师按“八音”乐器分类,讲解了八种材质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乐器。编钟属“八音之金”。程老师给大家介绍了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时期的乐器——曾侯乙编钟,它是现今保存最完整的,也是音律最全的一套编钟。当同学们听到两千多年前浑厚、恢弘的钟声响起时,不禁为古人精湛的乐器制造技术而赞叹不已。磬属“八音之石”,曾侯乙编磬常与编钟相配,合奏“金石之声”。
埙和缶属“八音之土”。“埙”距今已有大约七千多年的历史,是一种闭口吹奏的乐器。“缶”在古代既是乐器也是盛放酒水的容器。程老师给孩子们讲了《史记·廉颇蔺相如传》中“秦王击缶”的故事,还让大家欣赏了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节目《击缶而歌》。2008名解放军战士用整齐划一的动作奏出铿锵有力的节奏,孩子们被宏大壮观的场面深深震撼了。
程老师告诉孩子们,属“八音之丝”的乐器比较多,比如:古筝、古琴、瑟、琵琶、阮、二胡等丝弦类的乐器。这类乐器也是目前流行度最广,大家所熟知的民族乐器。提到“八音之竹”这一类别的乐器,除了笛和箫以外,程老师还给孩子们介绍了一种大家知之甚少的古代乐器——篪。它和笛子一样也是横吹的乐器,但笛身两端封闭,吹孔和指孔不在同一直线上,具有古朴、文雅而庄重的音色。
通过程老师的讲解大家还了解到:鼓属“八音之革”,笙和竽属“八音之匏”,属于簧片发声乐器。西洋乐器中的管风琴就是借鉴了笙的自由簧发声原理来改善其音色。另外,程老师还给大家介绍了属“八音之木”的两种不太常见的古代打击乐器——柷和敔。
整场讲座程老师准备充分、娓娓道来,带领孩子们走进中国古代乐器,为我们揭晓了“八音的秘密”。穿行在历史悠久的中国古代乐器中,孩子们聚精会神,认真倾听,收获满满,并为中国传统乐器制作与演奏中展现出来的智慧与精妙而深深折服。
讲座最后,程老师为孩子们推荐了几本书:《八音的秘密》,《揭秘音乐》、《写给孩子们的音乐史》和《给孩子们的音乐课》。下学期,我校图书馆将会为同学们采购这些图书,届时欢迎大家前来借阅。
这是本学期最后一场图书馆沙龙,衷心感谢四年级各位班主任老师和图书馆老师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学期精彩的图书馆沙龙还将继续。
撰稿:周锦秋 程敏芳
摄影:周锦秋
供稿:周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