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伴我成长——三年级举办足球比赛前心理辅导讲座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第二十届“童友杯”足球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四年级的精彩比赛已接近尾声,我们三年级也将闪亮登场,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足球运动、正确疏导比赛中的紧张情绪以及理性地看待比赛输赢,2020年10月20日,心理陈梅老师给三年级同学举办了足球运动心理辅导专题讲座。
首先,陈梅老师引导同学们思考——“什么是足球运动?”,大家纷纷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经过讨论,同学们认识到足球运动不只是球队之间的简单对抗,还有对抗中的团队合作,场上球员的灵活应变能力,还是一场意志力和脑力的大比拼……
接着,陈梅老师告诉我们,在比赛中压力适中才能表现最佳。压力太大容易紧张,情绪低落;压力大小士气沉闷,缺乏动力。在比赛中,同学们其实都很紧张,过度紧张会造成动作夸张易犯规,身体僵硬出现技术动作不合理,失误也会增多。为了更好地缓解紧张情绪,陈梅老师也教给我们一些小妙招,比如:赛前做热身放松情绪,进行深吸气、慢吐气的呼吸训练,积极的心理暗示“我能行”,与队友讨论战术、相互鼓励以及进行“握紧—松开”反复的肌肉训练等,这些都能很好地放松自己,比赛时同学们不妨试试看。
然后,陈梅老师给我们讲解——“如果想踢得更好,我们该怎么做?”。通过讲解,我们了解到日常的技术和心理的训练、队友间的合作、教练的指导、学校和同学的支持以及家长的协助等都会让我们在比赛中成为“更好的自己”,与此同时,在比赛中我们要有勇气,敢做动作,敢冲;学会合作,集体做好进攻和防守,积极跑动,尽量避免出现“社会懈怠效应”;当然坚持也非常重要,不拼到最后一秒绝不放弃!
接着,陈梅老师讲到,随着比赛的结束,输赢也已见分晓,总是会有诸如“哈哈,他们踢得真差”,“都怪他,被人家抢走了球,我们本来不会输的!”等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出现,陈梅老师引导同学们要理性正确看待比赛结果——对于一场比赛,要赢得起,也要输得起!输球了不可怕,正视原因才能不断进步。如果是大比分输球,实力需要提升;如果是小比分输球,就可以在点球的命中率、运气或者非点球的安排上找找原因,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明年再战!
最后,陈梅老师鼓励那些不会踢足球,对足球兴趣一般,不太会踢但是很喜欢这项运动的同学们即使不能上场,也不要放弃成长!
通过此次足球运动心理辅导活动,三年级的同学们将会以更健康、更积极的心态备战本届“童友杯”足球赛,期待在绿茵场上看到同学们矫健的身姿、快意的奔跑、给力的助威,加油吧,少年!
文:三(3)班张瑜洋
图:甄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