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English

领略科技与文化之美——五(5)班开展“我们一起聊聊新科技”系列活动

来源:五(5)班 作者:修蔓月 潘小闲 朱梓灵 王一诺 董子洲 崔曦予 发布时间: 2023年 03月 10日 浏览: 打印

2023年2月27日,五(5)班开展了“我们一起聊聊新科技”主题班会。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从不同的角度详细地给大家介绍了2022北京冬奥会火炬、场馆、转播等各个环节中的新科技以及问天实验舱中“四季如春”的奥秘。

潘小闲同学介绍了绿色冬奥之绿氢火炬。2022年北京冬奥会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理念,一改原来由“丙烷+丁烷”作为火炬燃料的惯例,首次采用氢气作为燃料。当她亮出和绿氢火炬亲密接触的照片时,全班都沸腾了!通过潘小闲同学的介绍,同学们了解到现在我国各地都已经有了用氢气为燃料的汽车,还有给这些车加氢气的加氢站。这些车不会排出难闻的尾气,也不会产生雾霾呢!

王一诺同学介绍了冬奥会中的人工造雪技术。人工造雪是一个由水变成雪的物理过程,雪场的雪融化后,通过蓄水设备讲消融的雪水积蓄起来,沉积、过滤后可进行再次造雪,而且由于造雪过程不添加其它添加剂,收集后的雪水还可以用于农业灌溉,达到了循环利用的效果。

崔曦予同学介绍的主题是《超高清技术造就史上最清晰冬奥会》。“视频分辨率”就是每一幅画面所含像素的数量。通常视频分辨率越高,包含像素越多,图像就越清晰。超高清是指“4K分辨率”及以上的视频内容。

2022北京冬奥会踏春而来,开幕式将自然、人文、运动融为一体,展现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和合之美。2022年2月4日晚,北京的很多市民通过8K超高清电视,观看了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超高清视频走到了老百姓的家中,清晰的画质使人身临其境。国家大剧院,观众通过800寸超大电影银幕,收看了北京冬奥开幕式的8K超高清直播,实现了奥运史上首次8K剧院直播。

一台中国造8K+5G转播车及技术支持服务团队,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连续17天对北京冬奥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赛事进行全程8K公共信号制作。而此次应用于冬奥的超高清转播车,相关技术产品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15%,减少了进口依赖。

朱梓灵同学带来了题为《揭秘航天科技——问天实验舱为何能“四季如春”?》的小科普讲座,同学们了解到我国科学家利用液冷系统“中央空调”、热控涂层“防晒霜”、隔热材料等打造了“太空空调”,保证舱内各种设备始终处于20多摄氏度的舒适环境,便于科学家们监测设备,开展工作。朱梓灵同学形象的比喻使得同学们很快地掌握了这些关键技术的效果,三种调控温度方式齐下空间站内自然是“四季如春”。

修蔓月同学介绍了冬奥会闭幕式,让电视机前观众印象深刻的“中国结”。这个“中国结”并非是物理真实存在的,而是用数字AR技术合成的。它以超高精细度形成仿真的视觉效果,不仅看上去宛如实物,而且还能加上魔法般的特效点缀。

董子洲同学介绍了冬奥速滑场馆里的新科技—最快的冰。冰丝带利用了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即快速,又环保。董子洲还提到了为冬奥运动员送餐的智能化服务。当他讲到可以用机器人送餐的时候,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感叹!

这次班会让同学们了解到了很多关于冬奥会和航天技术的新科技,也激发了大家探索新科技的浓厚兴趣。

2023年3月6日上午,同学们又有幸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青年讲师团成员主讲的“学习二十大,争做好队员”主题活动。哥哥姐姐们介绍了祖国近年来的诸多科技成果,着重给我们讲解了中国航天技术和冬奥会里的新科技,又让大家大开眼界,现场不断地爆发出一阵阵赞叹声。

听完讲座后,同学们意犹未尽,相互交流心得感受:潘小闲同学认为,她最感兴趣的是航天器的命名,包括探月器“嫦娥”、月球车“玉兔”、火箭“天问”和拥有“火眼金睛”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器“悟空”等等。这些名字无论是来源于中国神话传说,还是古诗词,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不仅要好好学习科学知识,也要多了解古代的历史文化,做好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人。

朱梓灵同学也同样感叹于航天系统起名字都这么“讲究”。她通过讲座得知为了纪念古代科学家墨子为航天量子领域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现在我国在全球研制出首个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便起名为“墨子号”,实在是太有典故了!

冬奥会上的高科技——气象监测也同样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董子洲同学说:“冬奥会不仅是一次展示中国运动员的机会,更是一次展现中国综合实力的机会,这个创新的天气预报就在细节上体现了中国的实力。让我们高擎‘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火炬,一起奔向美好的未来!”

这场讲座让同学们了解到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是可以完美融合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完全有自信可以在诸多领域讲好中国故事。那么我们作为祖国的接班人,从现在做起,从眼前做起各方面的基础都要打牢,未来,若能做一个有人文精神的科技工作者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呢!

撰稿:五(5)班 修蔓月 潘小闲 朱梓灵 王一诺 董子洲 崔曦予

摄影:夏惠绩老师

供稿:夏惠绩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