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English

北师大实验小学英语学科“京师杯”教学研讨活动圆满成功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年 04月 01日 浏览: 打印

2019年3月25日,在我校马骏副校长总领的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英语学科开展了以《基于高级思维能力发展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为主题的“京师杯”教学研讨活动。张璐、于小宁、关亚娟三位老师做阅读研究课,北师大外文学院陈则航教授莅临指导评课,本部英语、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实小科技城学校英语教师参与了研讨活动。

l  研究课实录:

基于学校《构建思维发展型课堂》校本研修,本次京师杯研讨会中,英语学科根据教师特点,分为三个研修组,采取基础课、改进课的形式,群策群力,深入进行课堂教学研究。老师们共同磨课,选定课题和确定讲课思路,经过精心准备,为大家呈现了精彩的课堂

张璐老师执教了三年级下册My School话题下的Fun Time阅读教学,主题为讨论学生在各个教室中应该遵循的规则。老师精心挑选了绘本David Goes To School引发问题情境,再带领学生对于课堂规则进行层层剥笋般的解析,并对不同教室的课堂规则进行了讨论。本课的教学设计活动围绕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展开,结合阅读教学,在阅读、分类、语言输出等多个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多项思维品质。

张璐老师执教三年级阅读课

于小宁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下册Making Contact单元故事Sending a Letter。故事讲述了熊先生给自己的孙女寄信祝贺生日快乐的事,反映了通讯方式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于老师对学生的阅读过程给予了多方位的指导,学生的思维由理解、分析、概括,到最后的创造性输出不断发展,体现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进阶过程。

于小宁老师执教五年级阅读课

关亚娟教学内容为六年级下册Unit 5 Nature and Culture单元故事The Sky Is Falling!由于这一教学内容对于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英语水平来说都相对容易,关老师着重思考了如何在旧故事的基础上讲出新意,怎么使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关老师深挖故事中隐藏的线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进行合理、从不同角度出发的质疑和提问。教师通过浅层提问、深层提问和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展现了这节课的主要逻辑脉络,也突出了“学生高级思维如何发展”这条主线。

关亚娟老师执教六年级阅读课

l  专家点评

北师大外文学院陈则航教授对三节课做出了精彩的点评,引发了老师们对如何开展阅读教学、如何发展学生高级思维能力、以及两者如何有机结合的思考。

1. 深化文本解读

陈则航教授认为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细致地解读文本,在What,Why,How等方面下足功夫,关注语用,挖掘文本中更多与学生现实生活有关联的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教师尤其需要注意对语篇知识的认识和思考,进行恰切的教学设计。

2. “锐化”阅读设计

在深化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教师的目光和思维会更加敏锐,更容易找准文本与学生生活实际的链接点,从而使教学设计能够更加聚焦于学生生活中的关键问题和学生核心品质的培养,使我们的阅读教学能够一针见血、切中要害,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发挥阅读对生活的指导作用。

3. 优化阅读活动

陈教授特别提及了图片环游活动的使用目的及规范,其功能有加强学生与文本的互动、活跃学生思维、调动生活经验、语言准备、元认知策略培养等多种功能,但需要针对不同年段的学生,选择好使用的契机,以便将其功能最大化。

4. 珍视课堂生成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生成是宝贵的,教师要根据课堂生成进一步引导和调整教学。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可以将深层和浅层的问题融合到一起,在学生读到相应情境时进行,抓住追问的最佳时机,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这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途径。

5. 隐性词汇教学

陈教授对阅读教学中的新词处理提出了意见,她提倡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单独教授词汇并机械强化训练的理念,建议阅读教学中的词汇学习要隐性化、整合化,要将单词教学融合在阅读活动中进行,通过在恰当语言情境中的循环使用,层层递进加深对词义的理解,体会使用方式,实现词汇的活学活用。

陈则航教授评课

与会英语教师认真学习记录

l  学习反思

在观课和听评课的基础上,英语老师们做出了深刻反思:

王海亭:

这次从镜头中我能够细致地观察到每位老师的一举一动,她们的课堂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老师们基本功扎实,课堂具有灵性。老师们善于利用多媒体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通过这次听课,我体会到了在课堂中运用批判性思维的不易,在以后的教研中应更加深入地研究。


杨小霞:

我组进行“基于师生高级思维能力发展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我们要考虑这一主题包含的范畴,既要求教师自身具备高级思维能力,还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同时,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语篇意识和文本意识,善于运用故事或文本的语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思考,从而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和品质。


王竹: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很重要。教学需要注重预设和生成,教师要根据学生生成的现实问题去因势利导。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及思维品质的培养,不仅仅是让他们质疑,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重要。老师要在课堂中设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提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进行问题解决的训练。对待高年级英语教学中孩子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之间的矛盾的一个方式就是变换看待问题的角度。虽然有些语言材料的内容已经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了,但是只要老师切入的角度新颖,有挑战,同样能让英语教学焕发勃勃生机。


许祎玮:

以“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为主题的研究课对我校的英语阅读教学深入开展有着积极意义。在本次“京师杯”教学展评活动中,三位授课教师从逻辑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不同切入点展示了英语阅读教学中高级思维培养的实践模式。陈则航教授更是在老师们实践的基础上画龙点睛,点明优点,指清方向,使在座的每位教师在观课学习的基础上同时提升理论修养,从而才能以更多元的视角,更高远的站位,更审慎的态度来开展我们的教学,使学科育人的工作落到实处。


周锦秋:

在“京师杯”英语研究课的现场, 张璐老师基于思维灵活性创造性培养的任务型教学,于小宁老师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环节清晰的图片环游, 关亚娟老师启发学生思维、教给学生提问技巧的教学设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文学院英语教学法专家陈则航教授在课后点评中重点提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对于高年段的学生,图片环游不用面面俱到,可以挑重点内容进行讲解。2)教师要重视课堂生成,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融合,将学生的思维引向高阶。3)教师要重视语篇的理解,深挖文本的内涵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据此来推进思维发展型课堂。总之:这是一次收获颇丰的校本教研活动。


刘莹:

老师们的课和陈教授的点评给予我很多启发。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对学习者来讲,先前的经验非常重要。从教学的角度来讲,教学是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语言教学的课堂中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结构的发展,教师不但要关注语言知识,更要关注语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恰当地列举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调动学生以往的知识经验,并给予语言上的支撑,帮助其运用语言将思维的成果进行展示与呈现。此外,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生成、抓住关键点,提出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与迁移,促使其审辩式思维的发生,及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l  结语

热烈的研讨过程为本次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本次研讨活动是我校“创设思维发展型课堂”校本研修工程的一个分支活动,体现了英语学科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途径的深度思考,老师们会在此次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反思,深化思维型课堂建设,为学生的核心能力发展贡献力量。

提供设备支持的领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