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English

【会诊新课改①】课改:在破解难题中前行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05年 09月 19日 浏览: 打印

编者按

  目前,正在全国广泛开展的新课程实验已进入第五年,新课改实验使实验区中小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伴随着课改不断向纵深发展,一些新的热点、难点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特别是一线教师在新课程实施方面还有诸多困惑,需要尽快从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加强引导。为进一步总结经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研究,本报自今日起开辟“会诊新课改”专栏,反映广大一线教师的困惑,倾听有关教育研究者、管理者的思考和建议,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广大新课程实验者一道,在改革攻坚中前行,以推动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近日,记者从教育部有关部门获悉,今年秋季开学,全国中小学起始年级学生已经全面进入新课程,它标志着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自2001年9月新课程首次进入38个实验区以来,在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及广大实验区校长、教师、教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课程改革实验按预定计划稳步实施,课程改革的预期效果逐步呈现,实验区中小学教育正朝着素质教育的目标发生着深刻的、喜人的变化。但随着实验的深入,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如何抓住重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推进课改向纵深发展,努力将新课程实验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将是新学期所有实验区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

  新学期,记者在实验区采访,听到一些教师反映:“课改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我们仍然面临着诸多困惑,到底下一步应当如何做?”也有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认为:“我们这里的课改已经搞得差不多了,没有什么事可做了,课改可以告一段落了。”

  深入调查采访,记者发现,这些想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伴随着新课程实验在全国的全面铺开,课改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与进展。然而,在实验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开始观望徘徊,有些人不免担心,也有些人出现了急躁情绪。

  对于新课程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究竟应当怎样看待?一些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认为,当前,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新课程都承受着不小的压力。对课程改革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很正常的,这么大的一个变革,要让每个人都是同一个想法是不可能的。何况改革过程中,我们自己也面临着诸多难解之题。我们欢迎充分的讨论,民主的争鸣。对不同的意见,应当有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但有一点,方向不能变,要有坚定的信念,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的方向。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关系到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关系到人才培养和综合国力的提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课程改革。

  目前,改革正在趋于成熟,改革的目标正在实现,但是另一方面,过程中的问题也是亟待深入研究和解决的。特别是在体制上、观念上、制度上、方法上,都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研究,在政策的建设和完善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采访中,有关专家表达了这样的观点,现在的关键是要把问题分析清楚,有些是新课程本身需要完善的,课程是不断发展的,完善的过程就是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另外,有些问题并不是新课程的问题,但对新课程实施产生了严重的制约,影响着新课程的推进。比如,班额大、资源短缺、师资不足,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部门配套解决,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单是教学领域的改革,涉及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因此,课程改革呼唤新的规则、新的秩序,呼唤建立充满活力的新的管理机制。另一方面的问题是社会环境的问题,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文化,对新课程的推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需要经历一个深刻的变革过程,因为文化的改变是一种渐进过程。

  针对存在的问题,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教育部将采取措施,围绕重点、难点,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加大考试评价改革、完善专家指导工作机制、加强制度建设、抓好农村地区的课程改革、搞好与新课程配套的资源建设、加强信息交流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另外,为切实加强对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建立了实验省(区)联席会议制度,将定期研究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措施。为建立健全专家咨询系统,建立专业指导队伍,将筹备成立由高校专家、一线教研人员、骨干校长组成的专家工作组,分赴教改实验省(区)跟踪、调研实验工作,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促进实验工作顺利实施。与此同时,教育部还牵头建立了新课程实验省(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联席会议制度,促进实验省(区)之间、实验省(区)和高等院校之间的交流,积极推动和指导各实验省(区)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健康发展。

  “对于课程改革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些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指出,课程改革是社会变革的一部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一套好的课程方案的落实,需要在许多方面进行研究,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评价怎么进行,这些问题的研究都需要时间,需要空间,更需要理解和支持,期待课改马上就达到理想的效果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课程改革是一个持久的、持续的发展过程,对其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要有充分的认识。

  一位教育局长这样比喻新课程实验:“变革是一个旅程,而不是一个蓝图。”因为“在路上”,因为是一个旅程,所以,所遇到的困难和矛盾都是在所难免的。许多问题是在过程中发现的,我们在过程中收获,在校正中前进。而且,课程改革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必然是一个持久的过程,甚至这一过程注定不会是一条坦途,而是一条崎岖不平、充满荆棘的道路。课程的发展没有终点,追求与探索便不会终止,也就是说,课程改革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中国教育报》2005年9月19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