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在专题“论坛”中成长
“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教师论坛立足课改、课题、课堂“三课”问题,促使每个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共享,在共享中发展
自2003年新课改在我市实施以来,我校在摸索中前进,既开辟了“请进来”给予教师问难解惑、专业引领的“专家论坛”,也实践着同伴互助交流、给身边的“专家”以展示平台的“教师论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论坛”,我校教师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教研活动只有少数教师真正参加,现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一言堂”变为“群言堂”;过去多数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很盲目,现在都是有备而来,带着问题听,带着问题讲;过去教师是重教学轻研究的“知识传授者”,现在逐步成为在研究中教学的“教学研究者”,在教师论坛中逐渐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问题即课题
我校开展教师论坛活动的基本理念是:“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问题即课题”,是指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的实际问题和困惑就是我们“论坛”要着力研究的“校本”课题。“教学即研究”,是指面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教师不抱怨不急躁也不轻视,而是积极地用研究的眼光、心态和行动去对待。我们让教师树立一个新的观念:教室就是天然的实验室,因为教师每天在其中面临着最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我们教师不应做教研的旁观者,不应只做研究成果的消费者,不应该成为“教书匠”,而要成为行动研究者。“成长即成果”,我们的师生在“论坛”活动中能够受益,教师专业素质和学生综合素质有了提高,有了成长,这就是最大的教研成果。
总之,我们教师论坛的出发点和主要目的,是使全体教师真正参与到教育教学研究当中,着力解决最实际的教育教学问题,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每个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共享,在共享中发展。
分层分类找“问题”
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我们的“论坛”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曾经,我们的教师对出现的问题或者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无视问题;或者大惊小怪,草木皆兵,夸大问题;还有的主观臆断,推卸责任,歪曲问题,这些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现在,我们引领教师敢于暴露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勤于交流问题,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反思问题。论坛所有“问题”专题在学期初确定,主要依据四个方面:学期初学校、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进行调研,了解收集本校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与困惑;新课改形势下各地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疑难问题;结合上级重点工作预测问题;结合本校工作思路设计问题。
“论坛”采用分层分类组织管理的形式,学期初确定的专题,分别进入学校、教科室、教研组计划并组织相关教师学习明确。相关教师在“论坛”的前一段集中的时间,围绕专题可以广泛收集资料,就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反思总结,然后提前一周上交自己个人研修后的心得体会、经验总结或案例论文,学校、教科室、教研组分别进行评比,评选出有价值的文章为一等奖,并推荐两至三位教师为本专题“论坛”主讲人。专题讲座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也可以将问题细化分解抛出一个个小问题,组织教师展开自由讨论、平等对话、各抒己见、追求互动,达到“论坛”激励教师参与、合作、交流与共享的目的。为了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学校对获得一等奖和主讲的教师以及自由发言有价值的教师还给予相应的奖励。
“三课”问题是重点
通过不断摸索,现在,我们把“问题”专题重点放在“课改、课题、课堂”这三“课”方面。
课改理念的“问题”专题。课改理念的专题内容由校长室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参加,每月一次,内容进入学校工作历。侧重于在新课程理念与原教育教学实际相对照中发现问题并就教育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体会进行交流与探讨,促使教师加强学习思考,树立和接受新的教育思想,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如我校长期的大班额教学,教师感觉新课改倡导的“合作”
学习方式在课堂中实施效果不好。在缺少研究意识的日子里,老师们对这一现象突出的表现就是抱怨与无奈,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调研得到了这一“问题”后,“我看大班额下的合作学习”专题便产生了,通过研讨,如何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实质,如何根据大班额实际去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等问题,教师们明晰了、清楚了。
课题实验的“问题”专题。课题实验的专题内容由教科室组织,每两周一次,全体学科教师参加,利用以往的例会时间进行,以往例会事务性工作布置尽量改为文本打印分发各办公室,保证论坛充足的时间。把课题研究融入教师论坛之中,更能切实关注课题研究的内涵发展和理论提升,更能使研究和实践紧密结合,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我们依据“以校为本”的原则,重新定位已经立项的实验课题。我校目前进行着的国家级、省、市级立项课题有4项,经过反思与研讨,最后达成共识,将这些课题研究的重点转移到课堂教学,以课例研究为主,真正做到“行动研究”,真正将课题实验做成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课题。
课堂教学的“问题”专题。课堂教学实际问题的专题内容由学科教研组组织,每两周一次,教研组集体活动时间进行,本学科教师参加。我校积极开展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问题”研究,主要围绕以下问题组织论坛专题内容:①教材“问题”。如新教材与旧教材如何衔接,如何根据学校、学生、教师以及社区实际,科学开设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材等。②教法“问题”。如“小组合作”的实效性、教师角色转变、作业形式与评价改革、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研讨等。③学生“问题”。如学生的心理问题、学习方法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等。
《中国教育报》2005年5月24日第7版
自2003年新课改在我市实施以来,我校在摸索中前进,既开辟了“请进来”给予教师问难解惑、专业引领的“专家论坛”,也实践着同伴互助交流、给身边的“专家”以展示平台的“教师论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论坛”,我校教师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教研活动只有少数教师真正参加,现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一言堂”变为“群言堂”;过去多数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很盲目,现在都是有备而来,带着问题听,带着问题讲;过去教师是重教学轻研究的“知识传授者”,现在逐步成为在研究中教学的“教学研究者”,在教师论坛中逐渐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问题即课题
我校开展教师论坛活动的基本理念是:“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问题即课题”,是指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的实际问题和困惑就是我们“论坛”要着力研究的“校本”课题。“教学即研究”,是指面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教师不抱怨不急躁也不轻视,而是积极地用研究的眼光、心态和行动去对待。我们让教师树立一个新的观念:教室就是天然的实验室,因为教师每天在其中面临着最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我们教师不应做教研的旁观者,不应只做研究成果的消费者,不应该成为“教书匠”,而要成为行动研究者。“成长即成果”,我们的师生在“论坛”活动中能够受益,教师专业素质和学生综合素质有了提高,有了成长,这就是最大的教研成果。
总之,我们教师论坛的出发点和主要目的,是使全体教师真正参与到教育教学研究当中,着力解决最实际的教育教学问题,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每个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共享,在共享中发展。
分层分类找“问题”
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我们的“论坛”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曾经,我们的教师对出现的问题或者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无视问题;或者大惊小怪,草木皆兵,夸大问题;还有的主观臆断,推卸责任,歪曲问题,这些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现在,我们引领教师敢于暴露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勤于交流问题,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反思问题。论坛所有“问题”专题在学期初确定,主要依据四个方面:学期初学校、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进行调研,了解收集本校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与困惑;新课改形势下各地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疑难问题;结合上级重点工作预测问题;结合本校工作思路设计问题。
“论坛”采用分层分类组织管理的形式,学期初确定的专题,分别进入学校、教科室、教研组计划并组织相关教师学习明确。相关教师在“论坛”的前一段集中的时间,围绕专题可以广泛收集资料,就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反思总结,然后提前一周上交自己个人研修后的心得体会、经验总结或案例论文,学校、教科室、教研组分别进行评比,评选出有价值的文章为一等奖,并推荐两至三位教师为本专题“论坛”主讲人。专题讲座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也可以将问题细化分解抛出一个个小问题,组织教师展开自由讨论、平等对话、各抒己见、追求互动,达到“论坛”激励教师参与、合作、交流与共享的目的。为了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学校对获得一等奖和主讲的教师以及自由发言有价值的教师还给予相应的奖励。
“三课”问题是重点
通过不断摸索,现在,我们把“问题”专题重点放在“课改、课题、课堂”这三“课”方面。
课改理念的“问题”专题。课改理念的专题内容由校长室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参加,每月一次,内容进入学校工作历。侧重于在新课程理念与原教育教学实际相对照中发现问题并就教育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体会进行交流与探讨,促使教师加强学习思考,树立和接受新的教育思想,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如我校长期的大班额教学,教师感觉新课改倡导的“合作”
学习方式在课堂中实施效果不好。在缺少研究意识的日子里,老师们对这一现象突出的表现就是抱怨与无奈,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调研得到了这一“问题”后,“我看大班额下的合作学习”专题便产生了,通过研讨,如何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实质,如何根据大班额实际去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等问题,教师们明晰了、清楚了。
课题实验的“问题”专题。课题实验的专题内容由教科室组织,每两周一次,全体学科教师参加,利用以往的例会时间进行,以往例会事务性工作布置尽量改为文本打印分发各办公室,保证论坛充足的时间。把课题研究融入教师论坛之中,更能切实关注课题研究的内涵发展和理论提升,更能使研究和实践紧密结合,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我们依据“以校为本”的原则,重新定位已经立项的实验课题。我校目前进行着的国家级、省、市级立项课题有4项,经过反思与研讨,最后达成共识,将这些课题研究的重点转移到课堂教学,以课例研究为主,真正做到“行动研究”,真正将课题实验做成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课题。
课堂教学的“问题”专题。课堂教学实际问题的专题内容由学科教研组组织,每两周一次,教研组集体活动时间进行,本学科教师参加。我校积极开展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问题”研究,主要围绕以下问题组织论坛专题内容:①教材“问题”。如新教材与旧教材如何衔接,如何根据学校、学生、教师以及社区实际,科学开设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材等。②教法“问题”。如“小组合作”的实效性、教师角色转变、作业形式与评价改革、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研讨等。③学生“问题”。如学生的心理问题、学习方法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等。
《中国教育报》2005年5月24日第7版
- 上一篇:一个课程关键:让教师成为研究者
- 下一篇: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